屏山“新农人”许强:身份三次转换跨越 东西协作创“虾”绩
2025年06月28日 11:16:5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从库区移民漂泊谋生,到禁渔政策倒逼转型,再到扎根蒋坝村借力东西部协作腾飞,屏山镇“新农人”许强的创业轨迹,串联起长江禁渔背景下退捕渔民转型的完整图谱,其在蒋坝村打造的“生态养殖 + 科创赋能”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离乡筑梦:金沙江畔渔民的漂泊与求索
2011年,向家坝水电站建设让屏山数万人告别故土,许强一家成为库区移民。“站在陌生土地上,连空气都带着惶恐。”2014年南下广东务工,流水线工人与服务员的经历,让他尝尽异乡漂泊的艰辛。2017年返乡重拾渔民生计,却目睹金沙江渔获“网越来越空,心越来越慌”的现实,让他意识到传统渔业已走到转型关口。
禁渔转型:政策红线倒逼出的创业破局
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切断传统生计,许强先后尝试养鱼、开火锅店失败,投入积蓄几乎血本无归的挫败感并未击垮他。在与朋友的一次偶然交谈中,了解到基围虾淡水养殖项目,2022年他在江安县租下100亩土地试水淡水基围虾养殖。为攻克内陆养海虾的技术难关,三赴广东养殖基地蹲点学习,将沿海育苗技术与川南水质特点结合,创新“淡水+海盐调配”技术,使虾苗成活率从30%提升至75%,2024年实现年产值300万元。
落子蒋坝:三重优势擘画产业升级蓝图
2025年初,许强将目光聚焦在蒋坝村,依托政府2019年启动的“梦里水乡”“好李子园”“四季果园”等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向家坝灌渠优质水源和蒋坝村近郊优势为养殖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锚定蒋坝基础设施、区位和政策的三大核心优势,许强投资200万元,在蒋坝建设150余亩淡水基围虾标准化养殖基地,2025年基地预计产出基围虾10万斤、罗氏沼虾2万斤,产值突破300万元。
协作共赢:从个人创业到产业生态的蝶变
乘借东西部协作机制的东风,在县农业农村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许强与浙江金渔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共建罗氏沼虾科技合作养殖示范基地。依托金渔科技的先进育苗技术,在屏山推广现代化水产养殖模式,构建起了“虾苗培育+基地共建+技术支持”的全链条协作模式。通过技术共享、资源互通,养殖基地实现了科学化、规模化发展,产量实现大幅提升。(供稿:屏山县屏山镇)
编辑:李雪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