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茶文化保护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茶文化保护传承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2025年06月13日 14:49: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周瑜原 摄影报道
6月12日,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宜宾市茶文化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暨工作部署会。据悉,《宜宾市茶文化保护条例》(以下文中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宜宾茶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迈入法治化、系统化新阶段,为擦亮“中国早茶之乡”“川红工夫故里”金字招牌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条例》共二十七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条至第六条)规定基础性要求,包括立法目的、工作机制和相关保障。第二部分(第七条至第十六条)阐述茶文化保护措施,涵盖保护范围、责任和具体保护措施。第三部分(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五条)介绍“三茶”融合发展措施,包括总体要求、茶文化宣传、茶产业提升和茶科技支撑。第四部分(第二十六条至第二十七条)为附属条款,包括衔接性规定和条例施行时间。
宜宾市拥有3000多年的种茶史,是古代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有着丰富的茶树品种、传统的制作技艺、多彩的民间茶习俗等独特的茶文化资源,是川红工夫、名优早茶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宜宾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的相关精神,紧扣省委、省政府“加快精制川茶产业发展、打造千亿产业”战略部署,以“健康茶业,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产业基地升级、经营主体重构和品牌价值提升,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茶产业是宜宾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富民强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根据2024年的统计显示,宜宾市茶产业遍布全市10个县区、78个乡镇350余个行政村,有涉茶农户19.78万户,各类茶叶加工企业453家。茶园总面积稳定在130余万亩,干茶产量达11.45万吨,综合产值达360亿元。但宜宾茶在名优茶品牌打造、产品市场化竞争、茶文化赋能茶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未形成优势,迫切需要以茶文化保护的法治供给,加强“三茶”统筹发展的制度设计。因此,《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利于以宜宾茶文化的历史厚重和独特禀赋,激发茶产业发展潜能、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为宜宾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会上,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茶文化既关文脉,又系民生。宜宾市在茶文化保护、茶产业发展方面与省内外部分重点产茶区相比,在资源保护、文化挖掘、品牌打造、产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工作脉络,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靶向解决茶文化保护与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宜宾拥有3000多年的种茶史,是古代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有着丰富鲜活的茶树品种资源、独具匠心的传统制作技艺、厚重多彩的民间茶文化,是中国早茶之乡、川红工夫故里、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一红”的特色早茶核心区和川红工夫集中发展区。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加强宜宾市茶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相关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一定能把《条例》贯彻好、执行好、实施好,为擦亮“宜宾茶”这块金字招牌、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编辑:李雪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