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宜宾  >  川网报道

全链服务打通就业脉络 宜宾培育“一蓝一绿”产业人才生态圈

2025年06月07日 16:11:0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周瑜原 张建芳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年来,拥有大学城、科创城“双城”配置的四川省宜宾市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3年全市共招引本科及以上人才近6万名,在宜高校毕业生留宜就业人数近万名,宜宾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居全省前列,高校毕业生就业质效稳步提升。这是从6月6日召开的宜宾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政策链精准滴灌 “323工程”筑牢就业保障基石

近年来,宜宾市认真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创新实施“323”工程(即推动“三个一批”扩岗、做实“两个兜底”帮扶、实施“三大行动”优化服务),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挖潜扩岗上,宜宾通过大力实施国企、民企、机关事业单位“三个一批”招录行动,持续扩大就业岗位供给。三年来举办“就在宜宾 职等你来”专场招聘活动1050场,释放适配岗位超10万个。其中,国有企业吸纳近万人、民营企业吸纳超3万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录1.49万人,“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集聚3000人,形成覆盖多元领域的岗位矩阵。

围绕“四类重点群体”兜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兜底精准发力,建立“校——院——班”三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责任制,发放困难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超2000万元。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攻坚行动,发布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创业服务“三张清单”,常态化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的“1131”精准服务。连续3年举办“乐业宜宾”大学生就业冲刺夏令营,动态开发见习岗位5780个,发放见习补贴超5000万元。

从平台拓展、能力提升及环境优化入手,实施“三大行动”优化服务。在全省首创“求职能力师资实训营”和“就业指导公开课”,创新打造60个“宜就业”驿站,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5家,扶持创业5783人、带动就业近3万人。精心组织开展“点亮生涯·乐业宜宾”“三长进高校”等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63场,配备职业指导师249名,“点对点”开展职业指导活动519场,在宜宾学院、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等设立职业指导工作室。先后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大工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八条政策措施”等政策,实施首次来宜就业补贴、创业补贴标准上浮50%、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等政策举措。三年累计兑现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来宜就业补贴等资金1.77亿元,惠及高校毕业生3.35万名,构建“政策+服务+平台”三位一体支持体系。

服务链协同联动 “135工作体系”打通就业全链路

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宜宾因地制宜促进在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相关举措作了介绍。

“宜宾大学城人才蓄水池作用不断增强,在宜高校毕业生由2022年的1.94万人增至今年的2.88万人,毕业生供给增加49%。”市委人才大学城局副局长刘义介绍,近年来宜宾因地制宜促进在宜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积极构建“135”就业服务工作体系,聚焦重点、整合资源、协同联动,全链条抓细抓实各项工作的相关举措:

“1”是健全一项机制,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联动、企业踊跃参与、高校主体担当的工作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凝聚合力、攥指成拳。

“3”是聚焦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和重点群体,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去向落实率较高和相对滞后的高校为重点,推动学校之间交流,促进就业工作均衡发展。对去向落实率偏低的专业进行精准施策,补短强弱,全覆盖建立四类重点群体专项帮扶机制。

“5”是畅通学生端、学校端、企业端、信息端和服务端。面向学生开展“三长”(市领导、县区长、局长、董事长)进高校、“求职能力师资实训营”“就业指导公开课”等活动,建立“应产而动、随需而调”的专业调整机制,围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产业新增23个专业,联合企业共建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切实提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适配度。动员86家企业进入宜宾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名单,对上争取在宜举办省级招聘会5场次,对内采取“综合+专场”“现场招聘+直播带岗”等形式举办招聘活动1000余场次,组织高校组团到周边城市访企拓岗,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搭建就业双选平台,全面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培养链深度融合 优渥成才环境铸青年逐梦理想之地

与此同时,宜宾还着眼于学生需求、发展需求,不断优化青年人才留宜成长环境,全力保障在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学生需求方面,开展“三长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冲刺夏令营”等公共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不少于20场次,引导大学生常怀平实之心;引导在宜高校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分学段开设“感知宜宾”职业规划课程,加强政校企协同联动,拓展高校毕业生成长空间。在发展需求方面,大力实施万名本科及以上人才招引和三年万名大学生就业见习提能计划,动态归集发布重点企业、预投产企业、重点项目等高校毕业生适配岗位,提供更多在宜就业机会。在留宜成长环境优化上,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措施,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来宜留宜就业成长。

近年来,宜宾学院坚持做实做细就业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平实之心”就业观与“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职业观,持续拓展就业岗位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充满温度的就业服务。

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推动专业转型发展,从“进口端”和“出口端”提升人岗适配度,形成“依核成链、依链建群、依群建院”的专业群优化建设思路,重点建设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11个“核心+”专业集群,完成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实施服务地方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对接地方产业规划,产教深度融合基地促进学生就业作用显现。近年来,宜宾学院与宜宾市三区七县人民政府、国有大中型企业、各类民营企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150多份,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平台,推动“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校府、校企共享就业信息、人才引进、技术资源和物质资源;也方便我校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精准输送毕业生。

“通过就业指导‘进家庭’等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加强人文关怀;持续开展就业状态追踪,了解学生发展状况。”宜宾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李俊说。

谈及留宜就业的初衷,宜宾学院2022届大学毕业生戴影樵表示,近年来宜宾加快构建“一蓝一绿”产业布局,率先引进首家“双百亿”太阳能光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宜宾市政府接连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诸多便利和保障。

戴影樵坦言,由于入职时是跨专业就业,在工作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公司良好的培训机制和团队氛围、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让她备受鼓舞、迅速成长。特别是有一次在协调同事处理紧急项目任务时,大家没有丝毫抱怨,而是齐心协力地工作,让她看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戴影樵留宜就业的经历,正是宜宾“企业育人+城市留才”生态的缩影。

从政策创新到产教融合,从精准服务到生态构建,宜宾以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为纽带,将城市发展动能转化为青年就业势能。随着“一蓝一绿”产业集群崛起与人才政策持续加码,这座长江首城正成为青年逐梦的理想之地,生动诠释着“劳动创造幸福”的时代内涵。

编辑:曾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