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宜宾  >  产业·金融

千年技艺赋能百亿肉牛产业 筠连县王成等5人入选中兽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25年06月06日 18:26: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公开发行的筠连县主编版《中兽医》教材

罗一添 杨秋 石炳钊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周瑜原

近日,四川省筠连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公布第十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王成、钟元莉、何思霖、贺玉强、李鑫淼5人凭借在中兽医领域的突出贡献,成为该县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兽医”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一举措标志着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兽医技艺在基层传承中迈出重要一步,也为当地“中国黄牛之乡”百亿肉牛产业注入新动能。

千年技艺的基层坚守

中兽医与中医同源,同属传统医药体系,但非遗项目数量远少于中医。筠连县作为全国中兽医事业的标杆,早在1992年便成立“振兴中兽医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开创基层系统性保护先河。现代中兽医学家、浙江大学蒋次升教授生前曾赞誉筠连为“中兽医事业在基层树立的一面旗帜”。

此次入选的传承人涵盖科研、教学、实践等多个领域,王成教授身兼县肉牛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等多职,主导“筠州牛匠”品牌培训,累计培养8289名乡土人才,实现就业6891人,推动肉牛综合产值突破75.47亿元;钟元莉作为镇舟镇畜牧兽医组负责人,长期扎根基层推广中兽医诊疗技术;何思霖通过兽药销售渠道传播中兽药应用;贺玉强在职业技术学校培育后备力量;李鑫淼作为阿坝职业学院学生,成为年轻一代传承者的代表。

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实践

筠连县以“教育+产业”模式构建中兽医传承体系,先后开设“中兽医”“动物针灸”两个中职专业,主编《中兽医诊疗技术》《中兽医基础》《中兽医》等10余部教材,公开发表《中兽医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初探》等学术论文。值得关注的是,该县教材体系与2023年发布的首个《中兽医基本术语》国家标准、2022年《动物腧穴名称与定位 马属动物》国家标准形成呼应,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标准化接轨。

在产业应用层面,筠连县将中兽医技术深度融入肉牛产业链。通过“中兽医诊疗技术推广”“中兽药应用”等专项行动,实现肉牛疫病防控与品质提升。以筠连黄牛为主的筠连肉牛业,2024年全县出栏5.80万头、年末存栏11.62万头,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75.47万元。2025年一季度,全县出栏2.56万头,综合产值实现28.21亿元,“筠连黄牛”品牌价值持续攀升。

非遗保护的基层范本

作为四川省首个拥有“中兽医”“畜禽阉割术”两个区县级非遗项目的地区,筠连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通过“理论培训+临床实践”模式培养后继人才,确保传统技艺与现代畜牧产业深度融合。目前,筠连县已形成“政府主导、院校支撑、企业参与”的传承机制,更明确将中兽医技术纳入“开放筠连、绿色筠连、幸福筠连”建设的核心支撑。

筠连县的实践为传统技艺在现代产业中的活化利用提供了范本。随着《活兽慈舟》《元亨疗马集》(含《牛经大全》)等典籍研究的深入和“治未病”理念的推广,中兽医在动物疫病防控、生态养殖等领域的独特价值正日益凸显。此次传承人认定,既是对基层工作者的肯定,也为全国中兽医非遗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供图:筠连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编辑:曾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