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宜宾  >  产业·金融

宜宾筠连:监督“把脉”开出中药材产业“致富方”

2025年06月05日 09:17: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今年以来,筠连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以精准监督护航该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一季水稻一季药材的错时轮作,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稳定了粮食生产,同时又增加了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一田双收益,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还可以照顾家庭,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村民边采摘川芎,边向该地的纪委干部说道。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空档期”,采取“优质水稻+中药材川芎”轮作方式发展中药材川芎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的方式能有效增加群众收入,是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也是该地监督的重要内容。

“川芎长势如何?相关部门农技指导服务到不到位?种植津贴是否都发放到位?”筠连县纪委监委紧盯中药材产业种植、采摘、销售等各个环节,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农户、加工企业走访调研,听呼声、查实情、解堵点。

“多亏纪委督促相关部门上门指导,解决了我们的技术难题!”种植大户张大姐感激地说。筠连县纪委监委在监督中发现部分农户缺乏种植技术、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后,立即向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反馈,并督促开展技术培训、拓展销售市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在筠连县卜好村在五百亩“稻药轮作”种植基地里,累计用工7500余人次,通过务工和土地流转,给村里带来90多万元的收入,中药材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在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当地还创新“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建成淫羊藿、白芨、黄连等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60亩,集中连片示范发展林下中药材2500亩,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400余万元,帮助2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监督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发展。”筠连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产业发展“全链条”监督机制,紧盯全县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以有力监督推动政策落实、干部作风优化,为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供稿:筠连县纪委监委)


编辑: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