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翠屏区白花镇:中草药绘就产业振兴“生态图”,药香满园富农忙
2025年05月16日 11:11:4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中草药种植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以“中草药+”为引擎,联合区农投、万垚公司与市农科院,打造总投资200万元,占地240亩的中药材小微产业园,形成种植、销售、体验、加工等业态,预计年产值720万元,助力5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1万元,让中药材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眼下,正值覆盆子采摘旺季、当归田间管护关键期、栀子花病虫害防治攻坚阶段,一幅药香盈野、农事正酣的产业画卷正在白花大地徐徐展开。
覆盆子:红果盈枝,“甜蜜”采摘正当时
走进白花镇永远村覆盆子种植基地,红玛瑙般的果实缀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指尖轻捻间,一筐筐饱满的鲜果便送往分拣车间。作为药食同源的“明星”药材,其富含的黄酮类物质与维生素C是制作保健品、药膳的优质原料。
“今年覆盆子亩产能达1000斤,鲜果采摘价格每斤80元,绿色的还未成熟是用来作为药材入药,红色熟果的可作为水果现摘现食,今年我们通过德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购置了10万元的烘干设备,减少损失同时提升药材品质!”永远村负责人笑着算起账,覆盆子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投入少、产出高,三年进入丰产期后,每亩年收益超万元。目前,全镇覆盆子种植面积近3000亩,带动300余户农户就近就业,红果果真正成了“金豆豆”。
当归:青叶藏金,“套种”管护促丰收
白花镇的集中村是当归种植区,成片玉米和当归套种的药田如绿毯铺展,作为“补血圣药”,当归对土壤湿度与光照要求严苛,白花镇独特的紫色土与温润气候,恰好成就了其根壮、油足的品质。
“除草要趁早,根系才能扎得深。”集中村负责人蹲在田垄边指导农户,“你看这株当归,叶片油亮无虫斑,说明前期的生物防治做得扎实。”为提升药材品质,白花镇推行“绿色管护”模式,采用人工除草、有机肥替代化肥。目前,全镇当归种植面积达200亩,预计亩产干货700斤,每斤单价60-70元。
栀子花:植物源驱虫,“科学”护航香满园
白花镇永远村和集中村的山坡上,漫山栀子花洁白如雪,花香中却暗藏“致富密码”,村民正冒着骄阳,喷洒着由中草药提取物配制的生物制剂。“栀子花最怕蚜虫和炭疽病,传统农药残留高,我们改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既环保又增效。”集中村负责人介绍。
栀子花不仅是观赏佳品,其果实更是提取天然色素、制作凉茶饮品的原料。目前,全镇栀子花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000亩,每亩产量达1200斤。
从覆盆子的红果飘香,到当归的青叶藏金,再到栀子花的银浪驱虫,白花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土地资源、提供技术培训、对接销售渠道,力争让党参、天冬、金丝黄菊等中药材产业真正白花的“致富”良药。
未来,白花镇将紧扣高质量建设“翠屏北域中心”的发展定位,立足地域、资源及产业优势,坚持以产业为先导,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导向,培育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生活和小微产业园,按照“4+4”的规划布局,持续打造粮油产业、城乡融合、镇园一体、红色引领4个农文旅产业空间,同步建设涵盖粮油、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再生资源4个小微园区,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供稿/供图:翠屏区白花镇)
编辑:宋俊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