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虎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周瑜原
早春之际,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红德村,朦胧的雾气笼罩着一片片高标准农田,于宁静中孕育希望。
“要是没有二次调平,这块水田就栽不了秧子。还好镇纪委及时给我们解决了问题,今年春耕不闹心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村民万大哥蹲下身子,看着自家蓄水的高标准农田,朴实的笑容如春风吹皱农田碧波。
早在去年上半年,万大哥脚下的这片30多亩的高标准农田还是红德村这十几户人家的“烦心事”,由于施工方在实施农田平整时缺水没有参照物,导致改造出来的农田高低不平,导致农户纷纷吐槽。镇纪委了解到该情况后,在全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摸排走访,发现还有部分农田也存在出现不平整、倾斜等问题,不利于农田增产增收。
据了解,前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土地不平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在事后是否按照建设要求,对开挖后的土地进行灌水,根据土地情况进行二次调平,这决定了高标准农田最后能不能投入使用。“二茬播种马上就要开始,调平问题不解决,农户今年的收成就要减产。必须尽快施工!”红德村纪检委员说。
根据农户反映情况,镇纪委组织各村纪检委员立即开展行动。一方面,对长兴镇所辖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村进行全面摸排,排查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后管护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加快联系施工方,加紧安排施工力量,在春耕之前完成所有高标准农田的二次调平,保证农民春耕生产不误农时,让“一年之计”落实到家家户户的“粮袋子”。截至目前,经过两轮施工调整,长兴镇建成高标准农田均已进行调优。
2022年以来,长兴镇共建成8000余亩高标准农田。长兴镇纪委以高质量监督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层层压实全镇各部门、各村社责任,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靶向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监督抓手,形成嵌入式、下沉式监督,深入排查项目工程建设、后期使用成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摸排调查,已发现、推动不平整的高标准农田土地二次调平300余亩,填平维护垮塌田坎100余处,有效保障了高标准农田的使用和后期维护。
“红德村的高标准农田面积最大,凡事要多上心,多走多看。”长兴镇镇纪委书记向红德村党总支书记嘱咐道。
不久前,红德村2组村民反映没有足额领到有机肥,怀疑存在暗箱操作。镇纪委高度重视,立即开展调查。通过调阅资料、询问知情群众、相关村社干部,发现问题系当事群众的部分土地已流转给他人种植,缺额部分已由流转土地的农户领取并投入改建后的高标准农田,镇纪委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向反映群众进行反馈,得到群众的认可。镇纪委随即进行“举一反三”,针对建后培肥情况进行走访、开展监督检查。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施工方拟发放的有机肥乱堆乱放,存储环境差,导致有机肥包装破损,有的农户拿到手的有机肥包装已经“面目全非”。家住东岩村,刚领取有机肥的周大姐一边着急地用塑料袋盛装散落在路中央的肥料,一边抱怨,“这种肥料厉害得很,背篼一装,自动‘撒肥’!”
针对有机肥储存发放问题,镇纪委要求各村纪检委员牵头,即刻自查,全面梳理有机肥发放台账,对存疑问题进行入户走访核实。储存方面,要求各村加强对施工方的监督,划定专门的存放场地,规范摆放和存储,安排专人管理,明确储存发放责任。同时,发放“连心卡”,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监督,保证每一袋每一斤有机肥保质保量发给群众、下到农田。
又是一年之春。长兴镇纪委将进一步梳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使用情况,发现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潜在风险,全力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镇纪委也将一以贯之切实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建好、用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台账,推动问题及时解决,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护航“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