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为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筠连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借助 “互联网 +”技术全面启动小额工程项目的线上交易,通过数字赋能、智慧管理、联动监督,进一步规范乡村振兴项目“阳光交易”,提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县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字赋能,助力降本减负。实行小额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实现标前备案网络化、企业投标无纸化、电子开标程序化、系统评标智能化,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实现企业投标“跑零次”、业主招标“跑一次”、“无纸化”,切实让交易主体享受到全方位、一体化的线上交易服务。推行即时受理、优先服务、跟踪服务的工作机制,从交易受理、交易组织、交易评审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操作,使得小额工程施工类项目交易从提出交易申请到选取结果公示,仅需 4 个工作日。取消专家评审,实现专家评审“零费用”,最多20分钟可以完成一个项目开标抽选。
智慧管理,全程数据留痕。优化视频监控布局,采用 “网上留痕 + 权限设置” 的管理模式,实时监控交易的全环节,全程留痕数据,实现市县监控一体化。将抽取规则、抽取逻辑、抽取过程全部上链公示,形成不可篡改的,带有时间线、责任人的 “可信过程数据”,全面实现监管部门对小额工程项目的线上全流程监管。截至目前,未曾出现一起围标串标行为。实行 “一项目一评价”,将评价等级划分为 “好评”“中评”“差评”三个等级,项目业主在工程验收后的5个工作日内,结合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项目质量情况、项目进度、项目安全文明施工及其他履约情况等对施工企业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为 “差评” 的,函告交通、住建、行政审批等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及时处理。
联动监督,防控源头风险。严密执法联动管理,联合县乡村振兴局先后2次组织乡镇、部门的经办人员开展小额工程交易业务培训,联合纪委、发改、住建、公安等部门,建立小额工程交易招投标案件会商机制,前置研究违法违规线索,对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案件给予合规化提醒。针对重大违法案例,构建 “案源发现 - 问题研判 - 案件办理”的全链条查办工作闭环。同时将违规违法企业列入失信 “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格局。
2024 年实施线上交易以来,筠连县已完成小额工程交易73宗,发包金额 6515.6942 万元,成交金额 6168.7932 万元,节约资金 346.901 万元,其中涉及乡村振兴项目 31 宗,发包金额 1742.89 万元,成交金额 1653.7513 万元,节约资金 89.1387 万元,有效加强了乡村振兴资金的使用监管,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的实施。(供稿:筠连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杨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