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今年以来,四川省江安县创新设立了诸如文明实践 “小橘灯”、文化活动 “小蜜蜂”、扶弱济困 “小雷锋” 等多种类型的精神文明岗,充分彰显出精神文明岗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就业以及助力脱贫群众增收等方面的积极效用,令文明之花在基层璀璨盛放。
10 月 12 日,在永利村,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村里正在举行重阳节庆祝活动,村民们齐聚一堂,载歌载舞,喜庆重阳。而在人群之中,一位身材娇小,手臂戴着红袖标,身着红马褂的年轻女子穿梭于活动现场,格外引人注目。
“以前家里极为困难,自己又是残疾人,村上设立了精神文明岗,聘请我为文化活动‘小蜜蜂’,如今在村里协助举办一些活动、整理图书等等,既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又能增添一些收入……” 谈及精神文明岗的建设,村民徐代琼感慨颇深。
这两日正值再生稻收割时节,在长沙村的稻田里,春耕秋收 “小帮手” 李廷芬正在帮着农户收割再生稻。“我年岁已高,外出务工不太可行,在本地找寻合适的工作也并非易事。有了春耕秋收‘小帮手’这个岗位后,村上有活儿我就去帮忙,既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够照料家里,一举两得。” 在稻田边忙碌的李廷芬面带笑容说道。
春耕秋收 “小帮手” 精神文明岗主要协助村上做好农时三农服务,开展撂荒地治理,以及春耕秋收应急抢收抢种等工作。依照 “因事设岗、因需设岗、定岗不定人” 的原则,采用 “自主申报 + 村级摸排 + 镇级审核 + 县级审定” 的方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用人规划,确保岗位设立科学合理,人员聘用恰当无误。
走进迎安镇安宁村,阳光护苗 “小卫士” 夏跃相正在对重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其家庭动态。除了日常的家庭走访,夏跃相的工作内容还涵盖上放学时段在校园门口及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巡查和劝导;重点路线的安全巡查,排查化解涉生矛盾纠纷,重点时段看护重点儿童等。
![]() |
“我是脱贫户,家里有位 80 多岁的老人,平常要照顾他,所以无法外出打工。非常感激政府提供的这个岗位,让我们有了一定的收入来源补贴家用。” 夏跃相说道。
“迎安镇总共设立了 9 个精神文明岗,并严格执行公岗人员的考勤打卡,对他们实行‘按日计薪,按月支付’,保证我们的精神文明岗位切实落地,发挥实效。” 迎安镇副镇长雷茂婕介绍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江安县共设立精神文明岗位 139 个,吸纳 188 名脱贫户监测对象务工,已发放工资 62.21 万元。各镇始终将 “精神文明岗 + 就业帮扶” 当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通过选优、管好、用活精神文明岗,助力困难群众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让 “小岗位” 充分释放大能量,成功摘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双重硕果。(供稿/供图:江安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