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年来,宜宾高县以“全域枫桥”行动为抓手,创新推动“平安公益微积分”,充分激发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平安公益微积分”解锁基层社会治理“密码”,实现排查预防和服务治理机制向楼院、家庭延伸,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末梢梗阻,助力高县连续获评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成功创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个、创建省市级“枫桥式司法所”4个。实现2024年一季度刑事案件112件较去年同期378件同比下降70.37%;治安案件120件较去年同期306件同比下降60.78%,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维”定标准,提升积分覆盖“广度”
一是积分对象广覆盖。整合贤达人士捐赠、村集体经济收入、帮扶部门支持等资金180余万元,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百千工程”培育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等83个村开展试点,3.9万余户农户和120余户常住村民参与其中。二是积分内容强引领。紧紧围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要求,设置尊老爱幼、孝老敬亲、见义勇为等10余种积分内容,各镇可结合实际制定平安公益积分管理办法,适时调整积分内容和评价标准,建立动态管理、操作性强的积分体系,着力强化积分项目引领示范作用。三是积分类别拉差距。坚持“分类分项、总分控制、多评多得、不评不得”的原则,根据试点推广村农户数量分为三类,按照平均每户100分核定该村积分总数。积分奖励突出重点,不同表彰项目给予不同积分,获评平安家庭示范户、见义勇为、优秀网格员、最美楼栋长等表彰模范类别越多,获得积分越多,杜绝平均分配。
“三定”优程序,提升积分选评“精度”
一是选定评委成员。建立全体村“两委”成员、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乡绅贤达代表等组成的不超过30人评委库。除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驻村组长(或干部)作为固定评委,每次评选前随机抽选评委组成评委会,原则上评委总数为不超过9名的单数,评委会成员实行回避制、轮换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制定参评流程。按照“一月一统计、一季一评选、半年一兑现、一年一表彰”要求,参评人选可通过书面、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自行申报、农户推荐、村“两委”推荐,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会商产生。自荐或推荐人选需在某方面事迹突出,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拟定人选按表彰名额的120%确定,实行差额评选,线下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线上在“川善治”公开,提升积分评选“透明度”。三是确定积分成绩。本着简便易行、易于操作考证的原则,采取记分员打分、累计积分、重点加分三种方式,由村民代表、村两委人员、网格员、党员等热心公益事业人员组成的记分员,对参评人员发生积分的时间予以记录,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或提供表彰文件、法律文书等予以积分,最终形成的积分作为评选表彰的依据。
“三单”强导向,提升积分运用“力度”
一是全面梳理正面清单。将积忠、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美、积学、积廉等内容纳入正面清单,热心公益的山湾长、平安志愿者、贤达人士、楼栋长等积极参与关注弱势群体、平安护学、矛盾调解等公益项目,将获得一次性积分,群众凭借积分不仅可到“暖心微爱超市”或指定商超兑换油、米等生活物品,还可作为获得产业发展、就业创业、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帮助的依据,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活力,深化基层群众性自治建设,形成“一家有事、家家帮忙”的平安联创良好格局。二是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对有吸毒、盗窃、赌博等违法行为的、不孝顺老人、不赡养老人的等9类行为的农户,列入“负面清单”,严格执行“一票否决”要求,此类人员不得评选为表彰对象。建立后进约束鞭策机制,公开曝光不孝老爱亲、不尽赡养义务、不勤劳自强、不讲卫生等几类不良行为,对不良行为对象开展评议,评出负面典型,在评优评先、政策优待等方面给予限制,强化后进农户的“负激励”约束,利用村规民约、道德舆论力量对反面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勤奋进、除陋习、讲法治。三是广泛设置红榜清单。通过村务公开栏、广播、微信等方式,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长廊、道德讲堂等显眼位置,设置先进典型红榜,广泛宣传表彰对象的先进事迹,让全体村民都向身边先进典型看齐、学习、致敬,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示范带动村风向善向上。依托村晚、重阳节等“我们的节日”,在社区文化节、和美乡村文化节等活动中,对评出的见义勇为、精忠报国、热心公益模范等先进典型予以隆重表彰,颁发证书、奖牌,去年以来,已表彰先进典型120余人。(供稿:高县县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