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长江首城 看宜路精彩】三江新区:科技赋能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2024-03-14 18: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周瑜原 摄影报道)3月12日,宜宾“访长江首城 看宜路精彩”一月一主题活动媒体团走进三江新区江南镇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文中简称“示范区”)。

据悉,示范区着力打造农田高标准、基地高产量、管理高效率、产业高效益、品牌高名气、农民高收入“六高同步”的新时代粮油产业示范基地,不断提高粮油产业综合生产、保供调控、助农致富“三种能力”,实现粮油生产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加工转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利益链“五链协同”,市场营销产、购、储、加、销“五位一体”,力争建成川南第一、全省典型、全国知名的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示范区。

2023年,示范区完成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灌排分离、水旱轮作,耕种管收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5%。

在“天府粮仓”综合农事中心育秧育苗中心内,育秧机正在进行春耕前第一批次的育秧。智能温室育秧中心面积约为1360平方米,层高7米,室内采用自动播种流水线加4台立体循环运动育苗设备配备遮阳、温控、照明等系统,设有智能化催芽室。育秧环境、种子水肥药、长势等全程数字化管控和记录,可溯源,确保秧苗质量。

“每台育秧机可以育3000盘稻秧苗,4台机器一批次育秧可以满足500亩土地的春耕用秧需求。整个春耕期间,可育苗4到5批次。”示范区农业生产负责人邓旭介绍,同时通过大田人工育秧与自动育秧相结合,可以在春耕前满足3000亩农田春耕需求,最大限度让大春小春农事活动有效衔接,提高土地利用率。

“工厂化育秧,比老百姓普通的育秧大概每一批缩短10天左右,成本降低30%左右,并且保障了育秧的发芽率、整齐率。”示范区基地种植负责人刘定琴说。

据了解,宜宾三江新区围绕中央1号文件、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早准备、早部署,全面开展春耕农业生产工作,奏响春耕备耕“进行曲”,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2月20日,宜宾三江新区召开了2024年小春田管及春耕生产动员会。围绕202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春耕备耕、撂荒地治理、酿酒专用粮种植、抗旱保春耕等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24年,示范区将聚焦核心种源、农业科技、农机设备、品牌打造、联农带农等,整合各级各类优势资源,突出打造综合智慧农业管理和秸秆回收加工利用“两中心” ,建成科研集成示范、优质良种繁育、联农带农示范、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综合种养循环示范等“五大区”。通过用水管理、土肥管理、全程社会化服务、订单农业、智慧农业以及联动村集体公司的模式,全年继续探索“水稻+N”轮作,以水稻、油菜为主,小麦、川芎、蚕豆为辅的种植结构,建成更高水平“天府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