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严壤扎根苗乡为邻里健康护航

2023-09-07 20:17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  文江镇籁笏村是高县少数民族散居村,汉、苗、彝等民族世代和睦居住于此。走进籁笏村,时常能看到一名90后乡村医生穿梭于乡间小路,驻足于村民屋堂,查看病情,拉起家常,辅导孩子......

2017年,从小受父亲言传身教影响的大学生严壤,怀揣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对家乡的情怀,毅然决然辞掉了在大城市医院的工作,回到了高县文江镇籁笏村,从父亲手中接过乡村医生的“接力棒”,开启了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之路;她初心不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扎根在农村基层,用一颗赤诚之心架起了医患之间的连心桥,用贴心服务浇灌出民族团结进步的璀璨花朵。近年来,在文江镇中心卫生院的年度综合考核中,她所在的乡村医院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成绩名列前茅。

2023年3月,严壤荣获“中国2022年暖心乡村医生”案例征集活动“青年榜样”入围案例,全省唯一。2023年6月,严壤荣获宜宾市“最美村医”称号。

奉献 患者视她为“家人”

在籁笏村,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只剩下老人、儿童留守家中,一旦生病,很容易因无法及时医治而耽误病情。为了方便给他们看病,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村民需要,严壤都主动上门诊治。她跑遍了全村每一条小道,熟知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穿上白大褂,拿起医药箱,踏上行医路,严壤用责任心服务好每一个患者。

在村民心中,严壤不仅是令人安心暖心的医生,更是最为亲切的“家人”。

2020年9月的一天下午,严壤接到了邻居的微信电话:“文武组村民王诗永在家中突然感到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了地上,情况十分紧急,麻烦你去看看。”挂断电话后,严壤立即拿起血压计前往王诗永家,为其测量血压。根据血压较高、面无表情和说话困难等症状,严壤初步诊断患者为脑出血,需立即送医院抢救。考虑到离县城较远,且中途有一段路“120”救护车通行困难,患者的病情不能耽误,严壤当即用自己的私家车送患者去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王诗永得救了。恢复后的王诗永逢人就说,“我这条命都是严医生给我的,再晚一步我就没了。”

暖心 当好邻里乡亲的“守护人”

严壤是文武组村民邓立容的签约家庭医生,邓立容的儿女长期在外务工。2023年3月,邓立容左脚摔伤骨折,为了省钱,找土郎中看病,但效果不佳。严壤了解情况后,便上门为她诊查,发现病人脚踝处肿胀厉害,初步断定是骨折。因及时劝服邓立容去高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查做手术,故没有延误治疗时间。邓立容在家康复疗养期间,还长疱疹、缺钾、全身软弱无力,严壤经常为其换药、输液。

在邓立容焦虑的时候,严壤耐心安慰,陪伴其直到病情完全好转。邓立容的丈夫逢人便说,“严医生耐心细致、服务好、不怕脏!这个家庭医生真不错。”

因为严壤服务贴心、口碑好,周边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看病,夸她是个“年龄不大学问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贴心 站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岗

2017年,因为村卫生室非常简陋,为了改变现状,严壤垫资6.3万余元进行改建,严格按照标准改善后的药房、资料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焕然一新,为村民看病诊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中,针对外出务工这一特殊群体,严壤还建立了微信群,将服务延伸到更远距离,为他们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医疗服务,不定期在群内发送健康知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经常帮父母做健康咨询,微信群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架起了外出务工人员与村医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医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严壤的本职工作。她坚持每季度定期上门入户随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农村医疗保险等政策。

“壤,给我量下血压、测个血糖。”“我们现在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已经按你说的改了。”“我们现在都离不开你了”…… 每次下乡,听到村民们这些话语,严壤都深感欣慰。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严壤始终奋战在艰苦的乡村一线,用行动践行“医者初心”,用担当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担当 冲在乡村抗疫一线

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严壤身着白大褂、戴着口罩、背着药箱到山村,当起乡村疫情防控的“排查员”“监测员”“宣传员”“守门员”,奋战在乡村抗疫一线,从早忙到晚,积极配合镇、村干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期间,针对村里一些对防控政策存在误解并有抵触情绪的村民,严壤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读和心理疏导……渐渐地,村民们越来越支持抗疫工作,发现发热人员,大家积极上报,身体有不舒服的症状,也会第一时间联系她。严壤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打消了村民的顾虑,保障了本村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我奶奶起,我们家三代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严壤说,“为了乡亲们看病方便,我的行医足迹不会停,守护村民健康的决心不会变!”(供稿:高县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