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2024-05-15 16:4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 宜宾市屏山县为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屏山县水利局通过做深做实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结症”,精准落实加快推进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业供水组织协调、探索建立“县乡村联动、干支斗贯通”的一体化调水管水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灌区科学规范化管理水平,助力创建节水型灌区。

下基层、察实情,获取“一手资料”。

屏山县水利局秉持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及时回应群众“呼声”,深入一线开展丰收大堰科学规范化管理调研。到丰收大堰主干渠沿线查看实际情况,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翻阅管理日志,对灌区供水年度计划、水费收缴、水量监测、维修养护、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查看粮食作物生长情况,了解种植面积、灌溉设施配套、浇水频率和用水需求,认真倾听群众在农业灌溉中存在的困难。

小切口、广视角,做到“见微知著”。

以灌溉用水缺乏这一问题为导向,时刻保持“一叶异色而知天下秋”的政治敏锐性和大局观,系统梳理群众反应的30余条问题,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找到产生问题的核心本质。比如灌区出现缺水的原因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如果时空分布均匀,无论哪个地方、哪一天的降雨量都一样,那么光靠雨水就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就不存在干旱问题了。而建设引水工程,就是把丰水区域的水资源输往缺水区域,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建设蓄水设施,把丰水期的水资源蓄留起来在枯水期使用,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按照这一思路,屏山县水利局组织农业、水利、国土等行业专家深入研讨,明确了屏山县丰收大堰在科学规范化管理上存在取水方式粗放、长期积累的用水矛盾、野蛮施工损坏渠道、管理人员不足等4个问题。

集广益、谋良策,找到“破题密匙”。

以“节水载体建设”为抓手,推广小麦节水等耐旱性粮食新品种,灌区内小麦栽种面积达到3000余亩,依托安河村枇杷园滴灌等现有高效节水技术,形成一批典型的节水载体,加快节水型灌区创建。高位推动出台管理制度,印发《屏山县丰收大堰运行管护制度》,从基本情况、供水管理、水费收缴等7个方面明确了丰收大堰灌区的管理要求,弥补了管理上的漏洞。安排资金160万元,实施维修养护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整治塌方、维修沟壁沟盖、科学增设闸门与放水桩等附属设施,疏通输水渠道“大动脉”。(供稿:屏山县水利局 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