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宜宾三江口 |
四川新闻网消息(周瑜原 秦旭 陈勇波)近日,中省媒体持续聚焦长江首城十年禁渔成效。其中,央视总台《新闻直播间》回应了网友关心的话题:鸟翔鱼跃的宜宾三江口,鱼群最近都去哪里了?
4月18日上午,笔者来到宜宾市翠屏区合江门广场三江汇流处,前来看鱼、喂鱼的市民比往常少了许多,曾经成群结队的网红长江野生鱼群也不见了踪影,辽阔的三江口江面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现场很多市民表示,今年春节前后来三江口看鱼,有很大一群鱼在水中游弋,个头也比较大,现在发现江里的鱼少了很多,个头也没有以前的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市民游客的疑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资源利用与开发中心副主任颜涛介绍,从每年2月份开始,长江里绝大部分鱼类将进入了繁殖期,它们会暂时离开深水区,找寻更适合产卵孵化的水域。
“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鱼类就进入了繁殖期,寻找合适的江段产卵,它产卵的条件就是要在江边的浅滩,在缓流水,特别是有水草的地方进行繁衍生息。”颜涛说。
在很多退捕上岸的长江渔民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正因为如此,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是四川每年的禁渔期,这是鱼类繁殖和幼鱼生长的关键时节。很多水产专家将这段“黄金期”形象的比喻成鱼类“休产假”。
渔政、公安、海事等部门在此期间也加强对天然水域的保护力度,促进长江鱼类种群繁衍。按照有关规定,禁渔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天然水域进行捕捞作业、游钓和水禽放养,禁止扎巢取卵、非法挖砂采石,禁止销售、收购在禁渔期和禁渔区内捕捞的渔获物。
2020年1月1日起,作为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宜宾提前一年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四年来,鱼群种类明显增多,鲤鱼、草鱼、江团、黄辣丁等各种野生鱼类在三江口肉眼可见。
“珍稀特有鱼类,长江鲟、胭脂鱼、岩圆鲤等珍稀鱼的比例越来越大。”颜涛表示,在2020年以前,长江里能看到的胭脂鱼可能就在一斤以下,现在可以看到十斤、二十斤的胭脂鱼了。
颜涛表示,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气温与水域等因素,每种鱼的繁殖时间会略有不同,但绝大多数都会在7月份之前完成繁殖。“鱼类繁殖结束后,鱼儿会重新到群众的视野中来,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