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cwyb0831@qq.com 17713570102

宜宾:戎装虽改兵心依旧 心系群众为民解忧

2023年10月13日 15:40:1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李跃云在村集体经济的大棚里除草

四川新闻网消息(周瑜原 赖进霞)出生于宜宾市兴文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李跃云,19岁应征入伍,在部队一待就是16年。2013年11月从部队退役后,他发扬军人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优良作风,从江安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助理成长为江安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其间担任江安县仁和镇水口社区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一天军人,一辈子的军人,军人无论脱下军装多久,担当与责任始终在血液里流淌。”李跃云写下的以《兵心依旧》为题的日志,记录了他退役后在地方生活、工作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心路历程。

2018年4月,李跃云下派到江安县仁和镇水口村(原仁和乡青年村)任第一书记,把退役军人甘于吃苦、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水口村地势陡峭,林多地少,全村三万余亩林地,占了全村面积的90%,经济来源十分有限。村里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村中无主导产业,唯一的竹资源因地势原因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青年村的经济发展。

李跃云当任第一书记后,挨家挨户调查村民的生活现状,虚心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确立了“强组织,建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推进村里产业路建设,让竹资源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李跃云与村组干部召集群众先后召开6次会议,入户走访沟通,带头捐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竹产业路45公里,让地势陡峭的水口村伐竹、运竹不再困难。村班子还筹措资金89万元,解决了40余户群众饮水困难和11户五保(低保)户住房困难问题。

为带动产业发展,李跃云经多方协调,通过以实际经营人入伙、集体融资入股的方式建成村集体控股的竹料加工厂。加工厂自筹划到建设、投产,仅仅花费3个月时间。建厂初期资金困难,李跃云说服家人先后垫资24万元,并在江安县委组织部、县人民检察院、县农商行和农担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下,争取到100万元宜宾市党建融资贷款。在大家的努力下,竹料场经营顺利,现在竹料场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0万元,收益20余万元,村人均增收1200元。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还要有敢想敢干的闯劲。李跃云把规范村支部基层党建工作的计划写下来,并一一落实。设立“民生茶馆”了解群众意见建议,协助村“两委”顺利完成驻村建制调整选举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党建共建工作,争取帮扶资金建成占地30亩的中共江安县人民检察院总支部委员会与中共仁和镇水口社区村支部委员会共建基地。栽种猕猴桃10亩,黄桃6亩,为村支部创收再次注入“活水源头”。

懂感恩、知敬畏、展情怀。李跃云时刻感恩组织的培养,并把这种感恩化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他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家事。群众也把他放在心里,挂在心上,只要碰到他,都会热情的和他打招呼、拉家常。李跃云也时时感谢他那坚强而有力的战斗队伍——村“两委”,通过村“两委”团结拼搏,奋力进取,水口村取得长足的发展进步。2022年度水口村被评为“江安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被江安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两委”连年被镇党委、政府评定为“四晒四评”先进集体、年度考核一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跃云的艰辛付出也得到了各级认可,他先后获得“江安县优秀共产党员”、江安县第四届道德模范、宜宾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四川省2020年度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优秀第一书记)和宜宾市2023年“了不起的退役军人”等荣誉,其驻村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宣传报道。面对荣誉,他不骄不躁,他说他只是千万个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工作队员中的一员,只是千万名‘退伍不褪色’的退役士兵中的一员,他将永葆军人本色,扎实工作,奋勇拼搏,用优异的工作业绩回报各级组织培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