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cwyb0831@qq.com 17713570102

用好“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新名片:找准发展所需 跑在时代之前

2023年06月16日 09:28:01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6月9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举行

四川新闻网消息(周瑜原 陈忆)6月8日—11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成功举行。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以“绿色新动力 世界新动能”为主题,集会议、展览、赛事、对话、体验于一体,是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

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为同学们授课。(宜宾学院国际应用技术学部供图)

把准发展所需 跑在时代之前

“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要高度重视校企深度融合,不然就会落后时代发展。”在宜宾学院,国际应用技术学部副部长蒋易强提到:动力电池产业异军突起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做好产教融合、供需对接非常重要。

蒋易强介绍,宜宾学院国际应用技术学部围绕动力电池生产,与企业联合建立宜宾市柔性生产管理与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学部顺应产业、企业发展需求,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于2020年春联合培养8名动力电池检测工程师;随着产业发展,又于2023年春联合培养了5名动力电池回收工程师。

6月9日下午,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主论坛上,宜宾被正式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

“充分用好宜宾‘中国动力电池之都’这张名片,办出高校专业特色。”他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动力电池相关学科的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加强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发最新技术内容的课程,把企业需要的培养知识、能力、素养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企业工程师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同学们授课;同时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锻炼,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让学生充分高质量精准就业。

“新能源的推广是大势所趋,为宜宾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为大学生带来了更多就业岗位、刺激了同学们对新能源行业的向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宜宾学院国际应用技术学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三学生宋煦圣的关注。

长陈泽华(右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陈忆 摄)

职教首开先河 牵手绿色未来

作为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重要活动之一,近日,在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成果发布会暨四川智锂换电装备智造基地投产仪式上,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泽华荣获“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青年人才发展基金”。

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公室里,陈泽华谈到了关于新能源的发展。陈泽华说:“10年前,新能源这个领域基本上刚刚起步,欧美的技术相对比较先进。大概2014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崛起,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产业前景不断呈现、发展空间不断扩展。”

“宜宾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抢抓了先机,未来可期。一是‘双碳’背景下,全行业支持这个产业发展;二是宜宾党委政府有远见卓识,转型升级开辟‘一蓝一绿’新赛道,政策执行和工作推进有力,拿下‘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荣誉;三是宜宾敢为人先建设了大学城、科创城,科教资源就地转化,成为源源不断的发展红利。”陈泽华说。

陈泽华认为,在这个时候,宜宾职教进军动力电池,无异于走进了沃土良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必将结出硕果累累。

2022年7月15日,新能源电池学院成立,陈泽华担任院长。陈泽华介绍,新能源电池学院专业技能培养涉及电池电极材料生产工艺技能、电池组装工艺技能和电池集成与管理技能,覆盖目前所有市场化电池产业,比如锂离子电池、碱性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电池集成与管理等。这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唯一一所培养电池全产业链一线工艺高技能人才的综合性学院。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学院就新增(引进)了5位博士。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2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9名、产业教授(高级工程师)7名,有专门从事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学习的学生420名,从研发教学到生产线工艺教学的设备高标准配齐,真正体现了顺应大势的发展速度。

就业率喜人 剑指国内顶尖全球知名

学院里面出来的学生,相对于传统产线工人,又具有复合型人才的比较优势。可以说,他们从踏进学校的一刻起,人生命运就改变了。

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毕业后走进大企业,成为技能人才,并且他们在校期间经过了系统化的学习,会技术、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职场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流水线工人,还可充分享受企业的晋升渠道。有些优秀的毕业生,一进企业就是管理岗、技术岗,技能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做好电池生产,不仅要学习好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也要过硬。”在新能源电池学院实验室,来自云南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赖朝阳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最少四个小时,毕业后目标也很明确,要去电池企业工作。

“我现在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是电池回收,这对于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工专业大二学生童浩很喜欢这个专业。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这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了5方面19条政策措施,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培养‘大国工匠’,为社会输送电池产业链紧缺的电池工艺高技能人才,是我们的核心目标。”陈泽华介绍,当前学院同英发德耀、四川高景、四川时代、时代吉利、宜宾锂宝等知名企业达成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产教融合项目。该院学生基本上还未走出校门,就已经和企业签订了毕业定向就业协议,大三的全部就业。

“接下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要搬到南溪,新校园,硬件、软件都可以得到升级。”陈泽华说,未来三年,预计学生规模将从420人扩大到1500人,学院将倾力打造国内顶尖、世界知名的职教本科院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