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cwyb0831@qq.com 17713570102

宜宾市长宁县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称号【在四川的田野上】

2023年03月10日 15:40:4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四川新闻网消息(周瑜原 张倩 杨智秋 摄影报道)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宣读表扬了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和先进单位。其中,宜宾市长宁县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龙头镇官兴村、竹海镇集贤村、长宁镇马村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宜宾市长宁县老翁镇黎明村“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村民在竹林间采集球盖菇

以绿色发展为引擎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基础在产业。一场春雨过后,青草上的露珠还未落下,楠竹林下,一朵朵球盖菇从土里探出了头。作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林下复合菌种植产业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将新鲜的蘑菇逐一采摘、分拣、包装,最后将以约32元每公斤的价格批发给商家。

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蒋立新介绍,泽鸿村发展林下复合菌种植基地,以“村集体+专合社+农户”的模式经营,目前球盖菇进入了采收阶段,预计球盖菇和竹荪产值达到100余万元。目前,梅硐镇泽鸿村林下经济已带动200多名群众就业,实现每户增收5000元。

“农民夜校”上课现场

3月7日,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7组的农家院坝已经聚集了不少刚刚劳作归来的村民,他们是来上“农民夜校”的。课堂上,驻村干部、专家人才为村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传授种养殖技术、讲解健康卫生常识。

据了解,2022年以来,梅硐镇泽鸿村共开办农民夜校和坝坝会28场次,参加培训农民达1500人次。近年来,梅硐镇泽鸿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建设和美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结合村实际和区域特色,加快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后劲,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党委副书记田桥介绍,下一步,泽鸿村将继续坚持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方面擦亮红色研学教育品牌,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推动红色研学教育产业发展。另外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竹产业发展,加快资金投入,通过建立“厂房租赁+大户经营+村民务工”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务工增收,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稻虾、稻蛙”特色农业  助村民上致富路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支撑。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积极促进稳粮兴渔,通过邀请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开展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培育发展多家稻渔、稻蛙经营主体。同时,立足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产业,通过“厂房租赁+大户经营+村民务工”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竹笋加工厂、竹扇厂等项目落地见效,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牛蛙养殖基地,工人正在投食

笔者来到梅硐镇泽鸿村稻蛙基地,正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海锋正和妻子进行日常稻蛙巡护,并组织工人开展投喂作业。

正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海锋介绍,2019年开始,他们在当地流转了50多亩土地,以养牛蛙、种植稻谷、黄豆为主。去年投苗大概2500万尾,到去年年底所有产值400多万元,产量60多万斤。现在牛蛙不愁销路,都是商家上门收货,还带动了镇上4个农场发展牛蛙养殖,解决周边老百姓就业。

“稻虾共生”村民在稻田起虾

在竹海镇,长宁县万亩稻虾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出“稻虾共生”的生态系统,大力推广稻虾种养,目前已全面完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000亩。下一步,长宁县将以竹海镇和龙头镇为核心区、 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的4个镇为示范区,新建规范化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再辐射带动全县发展4.4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实现稻虾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长宁县紧盯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力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靠着特色农业走上致富路。2022年,长宁县第一产业增加值39.32亿元,同比增长4.7%、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22538元,增速6.4%。 

长宁县生态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

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 助力长宁肉牛产业发展

笔者在开佛肉牛现代农业园区看到,长宁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吴永前正在给大家介绍长宁县生态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的操作方式。

吴永前介绍,这款管理平台是长宁县依托生态牧业数字供应链系统,率先在全省搭建“牛源供应、饲料采购、技术服务、抵押融资、销售加工”全产业链平台。园区的每一头牛都会加装一个电子耳标,这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它可监测牛的健康状态,还可以监测牛的实时位置,一旦发现相关数据异常,线下的服务团队及时跟踪处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实现园区肉牛产业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分析,以此解决产业服务体系薄弱,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经过平台的运用,起到一个辐射带动的作用,壮大肉牛养殖规模,真正实现农户增产、增效、增收。

肉牛养殖场内工人驾驶车辆自动投喂

目前,宜宾市长宁县开佛肉牛现代农业园区覆盖4个村,涉及1255户农户4267人,2022年园区出栏肉牛3126头。园区已基本构建起“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体系,形成以肉牛养殖、牛肉加工、现代冷链物流、科技研发与推广、体验观光、特色种植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