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屏山县成功探索“茵红李+”模式 果农实现土地单产“双”丰收
2022-03-17 16:53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年来,屏山茵红李已发展为屏山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由于茵红李每年只有一季收成,树下的土地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空闲状态。于是,各地的果农都在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在屏山县五一村,村民们通过在茵红李林下套种蔬菜的方式,在完全不影响茵红李收成的情况下,实现一片果园、双倍收益。

“我们家今年种了10亩地的林下套种蔬菜,这两天正在给花菜‘盖叶子’,再过十来天,花菜就可以采收了。今年花菜的产量每亩能达到3500斤左右,预计每亩收入能达到4000多元。”五一村村民何秀云说到。

何云秀说的“林下套种蔬菜”,正是当地果农为提高果园产出、增加单亩土地收益想出的妙招。由于独特的高山气候条件,五一村的花菜成熟较晚,上市时间刚好能赶上低海拔地区花菜退市的档期,效益十分可观。

据悉,从2018年开始,五一村就突破了传统的茵红李种植模式,创新探索“茵红李+”果蔬套种模式,充分利用茵红李采收后的土地闲置期,因地制宜在林下套种蔬菜。经过近5年的探索,套种结构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为充分调动群众推广“茵红李+”的积极性,五一村还推出了“村集体公司+销售公司”的发展模式,既降低了村民的前期投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又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保障。

目前,因套种蔬菜,五一村每亩茵红李果园年均增收6000元至10000元。而这样的茵红李果园,全村已超过1000亩。曾经单纯的果园,如今又是菜园,连绵起伏的茵红李基地,同时又是蔬菜基地。通过大力推广“茵红李+”模式,以“一亩土地,双倍收益”为目标,屏山正不断助力广大果农实现土地单产“双”丰收。(供稿:屏山县委宣传部 王凯文 吕依然)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