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夏万科 记者 周瑜原)南溪区深入学习践行春风村“四好”经验,确定刘家镇大庙村、仙临镇两木村、裴石镇月亮湾村3个村作为第一批“春风村式示范村”,着力构建高位统筹、集中攻坚、重点打造的示范体系,“春风”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乡村治理效能显著增强。
抓整体规划布局,促区域发展有合力
南溪区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抓手,对镇村资源有效融合进行科学谋划,筑牢改革发展引擎。南溪区建立“1+4+5”工作机制,精心编制专项方案、考核方案和任务清单,以“片区联合党委—镇党委—中心村联合党组织—其他基层党组织”的四级组织攻坚模式,确保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有序打表推进。
南溪区确定“园园互动、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产业布局总体规划,根据主导产业、配套产业科学划分种养循环区、稻鱼共生区、现代农业园等乡村振兴示范园,以农业养殖为基础,探索“项目飞地联营”“镇村互动联营”等模式,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旅游,实现三产融合发展,2021年,南溪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00余万元。
南溪区建立区领导联系指导、镇(街道)书记、镇长(主任)直接抓,分管领导、机关干部、村(社区)支部书记具体负责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的两项改革工作责任体系,对中心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定期督导调度工作进展,加快重点任务落实。
抓闲置资源盘活,促综合效益再提升
南溪区做好闲置资产再利用文章,盘活存量资源,推动资产资源由固态向动态转变,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整合资源做好保障。对上积极争取市发改委周转房项目等资金项目支持,南溪区财政配套投入100余万元用于乡镇周转房项目建设,并统筹解决镇办公楼漏水、电力隐患、职工应急值班住宿等问题,实现空间提升、形象提升、价值提升。
南溪区采取入股集体公司、腾退、租赁等方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用好用活土地增减双挂勾政策,腾退农村闲置宅基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统筹打造文心书院、桃溪别院、牛栏咖啡、电商小屋、标准化农贸市场等经营场所,形成了一批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工作站、未成年人保护站为一体的综合用房,强化了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现代基层治理需求,提升了乡镇治理现代化建设水平,初步实现了“清洁环境、美化镇村、培育新风、造福百姓”的治理目标。
南溪区对建制村合并后闲置的村办公楼及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后闲置的办公楼进行综合研判,通过改成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工作站、公开招标出租(出售)等方式,充分发挥闲置资源作用。
抓特色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有载体
南溪区坚持把壮大产业作为关键,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引导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示范村聚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在两木村创新“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引进企业发展“订单式农业”,打造“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酿酒专用粮产业示范园,争创全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春风村”式产园互动示范村。2021年,全村已建成酿酒专用粮核心区2000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15元,高于南溪区平均水平(21043元)34.56%。
南溪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典型带动、因地制宜、点面结合、集约发展”原则,深化“1234”土地股份制改革模式,在土地经营模式上做文章,坚持自主发展与扶持发展相结合、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合众、五星、龙川等5个村争取省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464万元,2021年,两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599.3万元。
南溪区强化基础设施保障,扎实推进“千村示范”工程、美丽庭院、垃圾分类、污水一体化等项目,加快推进儿童乐园、旅游公厕、桥面加宽、道路裁弯取直等公共建设项目,创新红、黄、黑旗人居环境综合评比机制和“四个一点”运行模式,形成村美人和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已实施桥面加宽项目1个,建设旅游公厕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