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先天下,早茶最宜宾”2022年第十五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开园采摘活动举行
2022-02-13 17:1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宜宾早茶节开园仪式

四川新闻网消息(阳净 陈敏 记者 周瑜原 摄影报道)2月13日上午,以“一品先天下,早茶最宜宾”为主题的 ,2022年第十五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开园采摘活动在高县举行。

开园采摘仪式在高县早白尖•中国红茶第一庄园举行。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园采摘仪式在高县早白尖•中国红茶第一庄园举行。第二阶段,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开市暨“中国早茶第一市”授牌活动在高县庆符镇长江源国际茶贸城举行。

在“迎宾客•敬茶圣”活动中,《迎宾古典舞》《早茶司仪颂茶赋》《奉茶于君敬茶圣》等极具仪式感的节目,让嘉宾和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采摘现场

茶园里,几十名采茶姑娘身背竹篓,穿梭于茶园采摘新年的第一拨春芽。在场嘉宾也纷纷入园体验早茶采摘。

第二阶段,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开市暨“中国早茶第一市”授牌活动上,叶阳发布了《宜宾早茶品质特征调查结果正式报告》。报告中,叶阳用翔实的数据和科学的论证,从多个层面再次验证了宜宾早茶“早优双绝”的特点。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蔡军发布了第五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新闻。蔡军表示,第五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是今年宜宾市即将举办的又一场高质量、高规格、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茶界盛会,将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交融、茶贸易合作。

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开市暨“中国早茶第一市”授牌活动现场

整合渠道资源 为实现千亿川茶产业贡献宜宾力量

高县县委书记黄修国介绍,高县生态环境优美,茶叶资源丰富,有三千多年的种茶史,主要生产早春绿茶和优质红茶,是茶马古道重要驿站和著名出口红茶“川红”的故乡。近年来,高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的主导产业,主动融入四川茶业发展“两区两带”和宜宾“5+2”产业布局,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高县将以此次早茶节为契机,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进一步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壮大茶经济,为推动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宜宾市委副书记廖文彬表示,宜宾茶文化源于远古,延脉至今,茶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宜宾市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宜宾紧紧围绕全省“加快精制川茶产业发展、打造千亿产业”战略部署,坚持以茶兴业、以茶富民、以茶传文,将茶产业纳入现代农业“5+2”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推动茶产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本届开园采摘活动突出宜宾茶叶“早优双绝”的特点,以“绿色、生态、品牌、文化、市场”为引领,围绕进一步拓展茶市场、大力传播特色茶文化的总体思路,开展多层次、多视角、多路径的网上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强表示,希望宜宾继续抓牢发展机遇,整合渠道资源,努力做优茶品质、做响茶品牌、做大茶市场、做深茶融合,积极为实现千亿川茶产业贡献宜宾力量。

高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锡恒代表高县接受“中国早茶第一市”授牌。

“中国早茶第一市”推动宜宾茶叶产业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在活动中致辞、为“中国早茶第一市”授牌并宣布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开市。刘仲华表示,宜宾早茶拥有“鲜、嫩、香、淳、爽”等优良品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宜宾区位优势明显,高县交通便捷,必将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好的农产品,必须要有好的交易平台,茶产业发展利用线上线下联动,借助有规模的、高规格的茶贸城,加上科技和文化的联动,使宜宾早茶成为有文化、有科技含量的区域品牌。

刘仲华说:“接下来,我将会率领团队,集聚中国茶文化资源乃至国际茶文化资源,助力宜宾茶产业发展,使宜宾早茶的魅力越来越得以彰显。”

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俊说,“以前茶叶采购商只能分散到宜宾各个区县、乡镇进行采购,现在只需要到茶贸城就能一站式买到样品茶、毛料茶。茶贸城让更多经营主体集聚在一起,加强了宜宾早茶市场渠道的延伸,有效推动宜宾茶叶产业化发展。”

据了解,2021年,该县印发了《高县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政策》, 从种植、加工、销售等各方面给予完备的政策支撑,重点做好茶叶基地建设、加工能力提升、销售平台搭建、经营主体培育和品牌创建工作。高县现有茶园33万亩,产干茶2.88万吨,综合产值突破73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1.4万元,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截至目前,高县已获评全国茶叶基地县、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全省茶业十强县等荣誉。

据悉,下一步,高县将把开市的长江源国际茶贸城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茶业综合交易市场,并进一步培养壮大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提升茶产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多元化方向发展,2025年将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