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合一”聚集服务群众“最后一里”
2021-11-17 18:3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郑钧元 记者 周瑜原)近日,南溪区仙源街道川主社区新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完成亲民化改造,川主社区、石岭村已转入新阵地联合办公和为民服务。新的党群服务中心位于南溪区昭德路1段1号,占地约380平方米,布局有便民大厅、妇女儿童之家、多功能调解室、同心驿站等功能,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优化了群众“15分钟优质服务圈”。这也是该地“村居合一”试点示范初显成效的体现,对集中资源聚焦服务群众的“最后一里”具有引领作用。

川主社区、石岭村位于仙源街道东北城乡结合部,两村(社区)行政区划毗邻,共占地面积1.26平方公里,辖9个村(居)小组,管理人口5000余人。随着城市发展,石岭村大部分土地已规划征拆,这部分村民一方面已失去土地和农民身份搬进城里,享受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又因就业、行政区划、亲缘关系等原因与农村联系紧密,成为村(居)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面对新的变化,如何统筹提升城乡结合部村(社区)治理能力,满足当地村(居)民的多元需求,给基层干部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悉,作为全市最年轻的街道,仙源街道大胆抓住改革机遇,于2020年8月在川主社区、石岭村实行“村居合一”试点,即川主、石岭共建基层党组织、共用服务资源、共育服务队伍、共办基层活动、共抓辖区大小事,两村(社区)成为和谐有序的“共同体”。经过一年的努力,经过新形势下最先进的组织--党组织的统筹引领,该地管理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据川主石岭党总支书记肖世强介绍,“村居合一”试点改革后,村居治理的架构进一步理顺,联合党总支-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四级脉络清晰,用群众的话来讲就是组织就在我身边,大事小事都有人来协调”。“同时,我们建立了村(社区)工作者结对帮扶机制,川主和石岭互派4名年轻后备干部交流学习,实现村居事务‘一人在岗、事项通办’,绝不让群众多跑一次路”,仙源街道党工委书记胡银学介绍,“其中,还有市上下派锻炼的优秀干部任支部副书记。作为曾经的后进村,石岭村村干部能力处于一个瓶颈,这种新形式的交流帮扶,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共同提高”。

据了解,“村居合一”较强的资源整合协调功能还很好地帮助了当地群众就业。如把农村的苗木花卉推荐给当地市政园林工程,联合区就业中心、517车间等企业开展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让他们变为有技术的工人,吸收无业人员进入集体劳务输出公司等,这些举措有力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在“村居合一”模式带动下,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心茶园”便是川主社区盘活闲置集体资产的成功做法,群众可以在此低价喝茶,干部们还可以在此听到基层的呼声建议,每月还能为村集体带来1000余元的收益。

肖世强介绍,“此次改革还为我们争取到了新的试点机会,川主社区是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社区,我们争取到了‘购买服务型社区’试点,可以为川主、石岭购买居家康养、课后托管、文化提升等项目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同时我们自己也在积极孵化培育‘福临社工’品牌,订单式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一位前来新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大爷表示,“现在社区活动越来越多了,感觉日子越来越安逸,前不久的重阳敬老活动,很让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太太满意。这里还经常组织健康义诊,还有‘咔咔角角巡逻队’、‘胖娃服务队’随时随地提供便利服务”。“我们还联合了法院、律师事务所等职能部门,推行一村(居)小组一法律顾问,多次进小区、院坝进行法治宣讲,特别化解避免了在城乡观念差异、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矛盾纠纷20余起”,一位在此工作的网格员介绍道。

南溪区仙源街道“党建引领、村居合一”治理改革无疑是成功的。近年来,通过创新实施组织联建、队伍联育、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治理联抓,有针对性地为当地失地、弱势群体提供了民生保障,开展了文明创建、就业培训、居家康养等各项公益、项目式服务200余场次,维护了一方稳定,解决了城乡结合部治理“破题难”的问题。

此外,在获得当地村(居)民认可的同时,南溪区仙源街道“村居合一”试点改革作为当地“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一项重要抓手,多次迎接省、市、区级调研并获领导肯定。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