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屏山县11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显担当、有温度、见实效!
2021-11-12 16: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 宜宾市屏山县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印发《屏山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9项子方案,梳理出县级单位、乡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119项。千方百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后半篇文章”解决“突出问题”

“管道修好后,我们就能吃上更好、更有保障的水了。”近日,屏山县红光村42岁的村民康作勤指着正在铺设的管道高兴说道。红光村位于屏山县夏溪乡,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21户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到了聚居点。但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山大沟深,农村用水不稳定,水质水量问题成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为更好地巩固提升广大村民饮用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促进农村饮水工程发挥长期效应,该县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为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抓手,解决群众需求,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供水标准,满足乡村振兴需要。

“以前水供应不足,看着城里人用着方便的洗衣机、热水器,我们都羡慕得紧。如今,饮水管道安装项目,让我们吃水用水更方便、更干净、更放心,今年我也买了全自动洗衣机,生活更方便了。”康作勤高兴的说。

截止目前,屏山县通过实施县城、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小集中供水、分散供水三类工程,做深做实农村饮水工程等工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共15660.34万元,修建村级供水工程2078处,完成180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巩固提升解决了屏山县23.132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初心系民生,实事润民心,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是民之所望、政之所系。

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打造成“暖招牌”

在屏山县中山街小学门口,家长杨开林对屏山县为1000余名学生开通“定制公交”十分满意。杨开林说:“定制公交开通后,学生上学放学不再需要我们送,我们也轻松许多。”

屏山县中山街小学位于屏山江北经开区,与中心城区一江相隔,但周边区域正处于开发阶段,居住人口较少,在没有公共交通覆盖前,该校的学生的上学和放学,只能由家长负责接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县专门为该校学生开通了5条定制公交专线,抽调10台电动公交车,每天运送学生,确保了学生上下学出行安全、便捷、舒适。

立足“温度”增感悟,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实起来”。屏山县县城因移民搬迁,有52个安置小区600余幢安置房,普遍层高为七层,均没有安装电梯。

悦来小区,14栋一单元的郭定超说:“以前还不觉得,现在年龄大了,提重东西,爬一层要歇两次。”

为有效解决群众困难,2021年初,该县启动了安置小区电梯加装等改造工作。

郭定超说:“电梯安装后,上楼不用像以前一样吃力。”截至目前,该县各小区完成电梯加装18部,从此告别了安置住宅小区无电梯历史,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跑出了加速度。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屏山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便民惠民举措,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打造成“暖招牌”。

 让便捷生活“幸福图”见实效

在屏山县城政务服务大厅,截止目前,全县政务服务大厅共办件88833件,“好差评”评价数273063次,满意率100%。全县办理“川渝通办”事项222件。“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62%,全程网办事项达94.71%,承诺提速率达81.05%。

“清单制+责任制”119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成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暖心项目。

群众说:“件件是实事”而政府则把“事事都办实让为民办实事项目,显担当、有温度、见实效!(屏山县委宣传部 供稿)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