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规划纲要》宜宾三江新区在行动】“打造成渝双圈南翼和川滇黔结合部核心引擎”
2021-11-01 15:1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宜宾三江新区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周瑜原 摄影报道)10月20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涉及集团地方部的有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4个市。

近日,记者从宜宾三江新区获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宜宾三江新区作为全省首个省级新区和宜宾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芯”,宜宾三江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委托中规院(雄安新区规划团队)编制完成发展总体规划,锚定了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

发展目标。新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区面积突破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55万,建成长江上游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核心区临港经开区进入全国前20强的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进入全国综保区前50强。

空间规划。新区空间规划已上报省政府待批,建设用地规模为9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以环龙头山临港片区为核心,以长江工业园和罗龙工业园片区为两翼,以长江绿带、琴山绿带、龙头山绿带为三带的 “一核两翼三带”空间发展格局。

重点任务。对标宜宾市委相关负责人调研要求,宜宾三江新区自加压力把“十四五”发展定位提升为“打造成渝双圈南翼和川滇黔结合部核心引擎”,锚定了“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域开放合作先行区、共同富裕示范区”五区建设重点任务。

据了解,今年以来,宜宾三江新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今年新区按照“搭骨架建新城、育龙头聚产业、补短板优环境”工作思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三条底线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有序展开,主导产业链群发展态势全面呈现,保障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经济指标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4亿元、增长33.7%。(前三季度,预计实现GDP增长2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8%、进出口总额增长32%)。

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成功招引落地宁德时代、华为、吉利汽车、远东控股、大族激光等产业龙头,实现四川时代1期、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1期等项目投运,高质量承办“中国第二届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等会议,成功举办首届“就菊龙头、悦竹三江”市民文旅体验活动。

科创实力不断提升。新建成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成功签署共建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等7项协议,办学高校增至10所、在校大学生增至近5万人。建成启用宜宾上海交大新材料研究中心小试基地,入选2021年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产教深融校企协同共建中国白酒产业学院”项目入选全国“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成自宜高铁、宜泸永高速等对外通道加快推进。综保区实现封关运行,累计入驻企业25家,自贸协同区2项创新成果获全省复制推广,宜宾港实现外贸货物吞吐量12.5万吨。成功与长宁县、江安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6县签署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建成区面积增至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长至30万人。盐坪坝长江大桥、挂弓山立交枢纽、宜泸高速沙坪立交枢纽建成通车,临港公铁两用大桥加快建设。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科技馆和22个城市公园竣工投用。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新建成12所幼儿园、1所中小学和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学位7275个,建成留守儿童关爱基地18个、学生综合实践基地9个,全区考上清华大学2人,20.3万常住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此外,新区新获批了国务院第三批“双创”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消费类电子产品)、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3个国省级平台,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后3个月,宜宾三江新区将全力以赴挖掘增量,冲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5%、达到300亿,宜宾市占比提升至9.5%”的奋斗目标,助力宜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中展现更大作为。

宜宾三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三江新区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高能级平台,肩负着“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使命。当前,三江新区正瞄准引领成渝南翼跨越发展和辐射川滇黔结合部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定位,着力推动“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力争2025年GDP突破1000亿元,建成国家级新区。同时,依托“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四大主导产业,深化与成渝双核的产业互动;依托宜宾大学城科创城,深化与成渝双核的科创联动,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