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动现场 |
四川新闻网消息(陈忆 吕来章 记者 周瑜原 摄影报道)作为推动宜宾形成“强核成圈、两带协同、多极支撑”协同发展格局的创新之策,8月11日下午,三江新区与长宁县、江安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
六县一新区的合作规模,全面展现了兄弟区县“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赢未来”协同决策的务实担当,加快了三江新区“带动市域、领跑川南、融入成渝”发展目标的前进步伐。
三江新区作为全省首个省级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省委、省政府“四区”发展定位和市委、市政府“六个样板区”发展要求,主动发挥全市高质量发展“动力之芯”对各区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去年以来,三江新区与长宁县、江安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在多层级多场合进行了广泛深入沟通,各方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原则反复磋商论证,因地制宜确定合作方向和合作重点。
和三江新区合作,筠连县将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联动发展中医药、绿色食品、绿色建材产业,加强科研和人才交流,借助三江新区平台开展优势招商,共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 |
签约仪式 |
“签约对于筠连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重大机遇。”筠连县委书记刘朝平表示,筠连如何借势、借智发展,是县委、县政府认真思考的课题,为了开展好区域合作,县委、县政府作了专题研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定期到三江新区开展具体对接,一定要务实工作、做深做细,把筠连建设为三江新区南向协同发展的先行区、样板区。
江安作为宜宾打造全省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的核心配套区,紧紧围绕全市“5+1”产业体系,筑巢引凤、靶向招引,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已初见成效。
江安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何益伟表示,与三江新区签约,既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两地产业互动、 优势互补、成果互惠、协同发展,也为江安建设万亿级动力电池核心配套区、建设川南三产融合示范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让江安的“锂”想逐一实现,助力宜宾的“锂”花铿锵绽放。
高县拥有全国50个之一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具备承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园项目的基础条件。高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何彬说,两地合作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基地,优势互补,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何彬表示,下一步,高县将加强与三江新区的工作对接,严格按照“园区共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投融互惠”的思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落地,早见成效,为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长宁县和三江新区合作有什么好处?该县副县长潘永介绍,双方能实现优势互补、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包括产业协同、产教融合、文旅联动、交通网络提质、平台共建共享五个方面。长宁将着力建立完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常态信息沟通机制、资源要素保障机制,为两地合作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三江新区是宜宾发展的核心引擎,珙县是宜宾表面处理集中区承载地。两地跨区域合作,对于完善地区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域核心产业互补互助、共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三年,珙县将围绕三江新区乃至川南市场需求,与三江新区在表面处理集中区项目建设、企业招引、投融担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奋力推进县域经济转型提质、高质量发展。
三江新区、兴文县通过共建富硒绿色安全食品保供基地,兴文方竹笋、山地乌骨鸡、富硒猕猴桃、富硒粮油以及小龙虾、冷水鱼等优质绿色生态产品将走进三江新区企事业单位和老百姓的餐桌上,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也带动兴文富农增收。
“三江新区和六个区县签订了合作协议,更重要的就是要拓展三江新区经济的发展空间,与六个区县实现资源互补、人才交流,在项目合作上实现共赢。”临港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勇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与各区县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在项目落地、推动发展、资源共享、人才交流方面要加深合作,共同助力三江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各个合作区县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