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强三促”发展模式奋力写好崇德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2021-07-14 19: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  为做深做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宜宾三江新区双城街道崇德村以“强党建、善治理、壮产业、共富裕”为发展思路,运用“三强三促”发展模式,在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持续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抢抓机遇携手龙头企业,引入多方资源,村集体经济实现稳步增长,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为“强村富民”的“双城样板”。近年来,荣获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临港经开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强党建、抓运营,多措并举促经济组织规范运行

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组建新型经济组织,以支部的核心力量,督促经济组织建章立制、规范运营,为做好“后半篇”文章提供坚实保障。一是组建村集体公司。组建以支部书记为董事长、村“两委”部分成员交叉任职的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资产属于全体村民所有,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查看议事记录、财务账目,接受群众意见建议和举报。二是组建党员合作社。由村党组织主导,村集体公司积极参与,村集体投入95万元,整合红春专合社以技术入股,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组建崇德党员合作社,形成“党组织+村集体+专合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分别按照村集体51%、洪春专合社32%、农户17%收益分成。三是组建合资企业。村集体公司与四川云辰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宜宾市德之云生态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按合作协议约定,每年利润的20%固定用于崇德村发展,每年利润的80%按村集体公司占55%、云辰园林占45%分配。

强实体、抓增收,多元聚力促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三个经济组织明确业务主攻方向,产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后半篇”文章取得实质性成果。一是做强村集体公司。扎实开展清产核资、股权量化,采取直接经营或者发包、租赁、合作等方式,全面盘活闲置的10间门面、70亩山林等集体资产,预计村集体经济收益约3万元。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业务,现已承接三江新区文明劝导岗,双城街道拆除房屋覆盖等项目,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约15万元。二是壮大优势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实施党员合作社示范项目,建成50亩名优葡萄基地,今年正式投产。预计产量约10万斤,党员合作社收入约50万元,村集体收入约25.5万元,村集体收益约7.65万元。三是助优合资企业。该企业现已承接三江新区党群服务中心室外绿化工程,党员合作社示范项目升级改造工程,绮彩花果园一期建设工程等,预计总收入约4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5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约32万元。

强保障、抓共享,多管齐下促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明确每年将集体资产的30%用于基层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推动“后半篇”文章释放改革红利。一是三支队伍抓治理。组建党员先锋队。由村社干部、党员、代表组成,在防汛减灾、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冲锋在前、主动作为。组建为民服务队。由志愿者、土专家、田秀才组成,定期为辖区群众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生活帮扶。现已累计开展农业技术指导2200余人次,帮助留守老人和儿童700余人次。组建人民调解队。由村贤、法律顾问、村调解员组成,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引导广大群众知法、守法,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二是三类典型树形象。选树发展产业典型。围绕水果种植、水产养殖等传统主导产业,通过比学赶超、示范引领,每年评选发展产业典型10名,带动更多群众主动投入生产经营,壮大产业发展规模。选树家风文明典型。在“崇德善行、实干图强”的地方精神熏陶下,崇德人代代讲礼义、户户重家风,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每年评选“五好家庭”10户,“崇德好媳妇”10名,“崇德好公婆”10名。选树热心公益典型。通过开展热心公益典型评选,弘扬奉献精神,引导崇德群众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投身村集体发展建设,每年评选热心公益典型10名。三是三种文化育乡风。传播农耕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以及为学校户外教学提供实训基地,让群众、师生感知民俗、体验农事,凉姜中心校编排的“农耕操”受到群众广泛好评。留住乡愁文化。通过重点打造“崇德印象·绮彩花果园”,将群众的乡愁融入景观打造和产业发展中,让往来群众在游玩的同时,勾起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挖掘廉洁文化。通过编制脍炙人口的诗词,将双城特色水果与廉洁文化有机结合,展示双城浓厚的廉洁氛围,让游玩群众深受洗礼。(双城街道 供稿)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