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聂敏娟 记者 周瑜原)有句俗话叫“出门看天色,进门观脸色”。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态度,实际上就是平常党员干部对待群众的一面真实镜子。党员干部只有出以真心、付出真情,畅通融入群众的渠道,群众才会接受、才会认同。
在情感上贴近群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清醒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基本问题,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像对待父母一样善待群众,像对待亲人一样服务群众,像对待朋友一样关心群众,虚心与群众交流,耐心与群众沟通,彻底打开群众心扉、消除群众隔阂,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真正熟悉民情谈内行话,付出真情讲知心话,告之实情说明白话,时时处处把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当做自己的追求,尽心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当好群众贴心人。
在实践中学习群众。基层是源头活水,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拜人民为师”的思想,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接“地气”,到村社和工作一线察民情,去条件艰苦和矛盾复杂的地区访民意,学习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说到做到、说干就干”的务实作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实情怀,在学习中锤炼素质、启迪思维、积累经验、寻求方法,更好地服务群众、化解困难、推动发展。
在工作中凝聚群众。凝聚群众说到底就是工作方法和人格魅力的问题。要学会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要善于发掘典型、宣传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启迪群众,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使服务群众工作经常化、具体化、亲情化;全面提升群众收入水平、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