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李敖蕾 记者 周瑜原)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宜宾贴近儿童特点和需求,创新形式载体,注重实践养成,引导儿童从党的伟大历程中感悟真理力量、发扬优良传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自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节日庆祝形式,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宜宾围绕“童心向党、礼赞百年”主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通过“听、看、讲、唱、演、画”的形式,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听+讲”集合。各学校邀请“五老”、党史讲解员、党史工作者开展党史授课,《女战士藏身“地印子”艰难孕育 川南村民冒死掩护红军后代》《两幅红军标语的故事》等红色故事陆续走进课堂。
组织“红领巾”宣讲团、“银发·红领巾”宣讲团,走进农村、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军营,以一问一答、互动问答、故事+体会等形式,讲述刘胡兰、小兵张嘎、王二小等小英雄感人事迹,歌颂党的百年辉煌,致敬身边“最可爱的人”。同时,将宣讲视频在智轨、公交车等公共场所LED屏上滚动播放。
“看+演”结合。开展“百校同演同看话剧《赵一曼》”活动,根据赵一曼生平事迹,以话剧的形式创新编排节目,组织“百校同演同看话剧《赵一曼》”优秀节目展演活动,让“一曼精神”在莘莘学子心中萌芽开花。举办“革命英雄”微电影节,组织每位小学生观看3—5部反映党史优秀人物、时代楷模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的优秀影片,发动学生撰写“英雄故事”为题的对话类剧本,亲身拍摄“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短视频、微电影,评选“英雄故事十佳剧本”“革命英雄十佳短片”等奖项,引导学生在影视创作中缅怀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汲取前进力量。
“唱+画”结合。开展“千校同唱一首红歌”活动,组织全市295所小学、969个小学教学点共计36.83万学生,计划5月31日在教室、操场、礼堂以及赵一曼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同唱一首红歌,并制作专题片进行广泛宣传。围绕“红色”主题,指导小学生创作党史题材剪纸、绘画作品,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添声色,目前累计收集绘画、剪纸作品3000余幅。
做好关心关爱文章,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积极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努力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宜宾开展“聋哑学生‘六一’义卖红色手工作品”活动,组织聋哑学生组织刺绣、串珠、藤编、粘贴画等彰显红色文化元素的手工作品,开展手工作品义卖活动,让聋哑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党史学习教育,让社会感知身残志坚的精神,关心帮助特殊儿童成长,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宜宾珙县依托“童伴之家”“童心港湾”等关爱儿童的品牌项目,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心陪伴、安全教育、健康管理、心理疏导。今年以来,走访700余户留守儿童,开展爱心陪伴、安全教育及健康管理等相关活动46次。
宜宾市财政局等单位赴校园开展“学党史、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传承革命精神、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通过讲一堂红色党课、赠一个红色书包、赠一个红色书包的形式,切实把党的关爱、社会的温暖传递给广大留守儿童,进一步启迪“初心”、传承“红心”、呵护“童心”。
宜宾市司法局将保护儿童权利纳入“八五”普法重要内容,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环节为未成年刑事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实施办法(试行)》《宜宾市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关于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举办反家暴法等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专题讲座4次,发放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治宣传资料3000余份,受理承办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6件,解答未成年人咨询33人次。
用好用活实践课堂,培育建设者接班人
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中开展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强化实践育人,加强政治引领,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宜宾开展“小脚丫走家乡”研学活动,组织小学生深入红色教育等实践基地,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去体验、体会、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家乡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们立志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宜宾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等县(区)开展“童心向党·礼赞百年——百次研学旅行忆征程”红色路线研学活动,孩子们身着灰色质朴的红军服,头戴镶嵌五角星的八角帽,到南溪朱德旧居、兴文石菊古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基地,通过聆听红色故事、体验红军生活、参与红色游戏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已有13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宜宾三江新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开展“争当河小青 共建美丽宜宾”、“学党史 倡文明 践行动——守护白沙湖”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少先队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参与义务清洁家园、文明交通劝导、慰问贫困老人等各类公益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