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红色资源 激发使命担当 四川宜宾 党史学习教育走实入心
2021-04-21 09:5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李丽龙 记者 周瑜原)“通过听专家讲授,感悟党的光辉历程,认识党的伟大成就,领会党的宝贵经验,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增强了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4月19日,参加了宜宾市党史学习教育市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暨市级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学习的宜宾市委讲师团团长廖礼华谈了很多感悟。

目前,在长江首城宜宾,党史学习教育正深入推进,形式多样、生根接地气、亮点纷呈,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肯定。

用活红色资源   吸取奋进力量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4月6日,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女士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赵一曼纪念馆,向现场祭奠英烈的一百多名公安民警讲述了赵一曼的事迹,现场人无不为之震撼。

现场的志愿者学生张梁睿佳表示:“我们要学习赵一曼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不怕苦,不怕困难,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承担使命。”

清明节前,陈红女士专程来宜宾,先后在多个讲堂讲述赵一曼的革命事迹。一堂堂特别的党课,让现场听众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得到洗涤。

英雄辈出的宜宾,宜宾市有9个区县是“革命老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宜宾涌现出2548名烈士,不仅有赵一曼让人铭记,还有郑佑之、孙炳文、李硕勋等中共早期革命先烈的事迹也家喻户晓,他们的精神在这片红色的大地上代代相传。被称为中国“红军之父”的朱德在南溪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到朱德旧居学习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李硕勋,于1931年英勇就义。如今,常有各地群众到高县李硕勋纪念馆祭奠。

宜宾红色资源丰富,全市共有118处红色资源点。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宜宾充分运用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教育引导戎州儿女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凝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仅赵一曼纪念馆今年就接待400批次团队、14万余人学习参观。

广大干部群众结合学党史在红色基地体验和感悟,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奋进力量,自觉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奋发向上,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创新模式  接地气聚人气

4月6日,在筠连县团林苗族乡新阳村,乡长王永才用苗汉双语为村民讲党史。该县组建了3支“苗汉双语”宣讲小分队,还把党史印成“苗汉双语”宣传单,让党史学习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在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兴文县,也组建了12支、80余人的双语宣讲队,到苗族聚居村开展“苗语+汉语”宣讲党史,用心用情搭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二一年、在上海、游船上、十三人、冒风险、谋大事……”江安县四面山镇水清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代全创作的党史“三字经”,让群众感觉通俗易懂。该县依托村村响,定时播送党史知识、党史故事,用乡音传递党音,让党史“声”入民心。

江安县还利用各类红色资源,创新推出一档“天天在线读党史”栏目、一次集中“革命歌曲大家唱”、一次红色革命故地参观学习等“十个一”活动,多形式多载体,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感悟初心。

“袁海扬、吴必鼎、戴元怀,个个革命好儿郎……”在珙县上罗镇,红色戏曲“唱”进了群众心坎里。该县通过拍摄红色影视、表演红色快板等形式,生动再现当地英烈的光辉形象,近10万名干部群众主动融入“党史寻根之旅”。

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受到深刻的精神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今后将牢记初心使命,为宜宾的发展贡献力量。

办好实事  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我希望在我们小区合理规划出停车位,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4月14日,在江安县江安镇龙门口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动员会上,居民们纷纷提建议。这是该县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之一。该县制定了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计划投入改造75个老旧小区,惠及1.5万户、6万人。

江安县的老旧小区改造只是宜宾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17日,宜宾的建设“幸福宜宾”十大工程正式启动。作为宜宾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这十大工程包含城市功能提升和县乡村补短板两大板块,共1164个项目,总投资215.56亿元。

学党史,悟思想,最终为了更好地为民办实事、谋发展。宜宾借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了发展的强大力量。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前,宜宾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传统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强势崛起,现代农业规模发展,服务业提档升级,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交通体系不断健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