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屏安)他,个子并不高,人也稍显腼腆,个性也不张扬。就是这个小小的个子,爆发着大大的能量,为彝山地区撑起那片忠诚为民的蓝天。他叫角罗克古,男,1985年1月出生,大学文化,现任屏山县公安局屏边乡派出所副所长。2009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作为屏山县公安局少有的青年彝族民警,角罗克古充分发挥自己语言和身份的独特优势,在彝乡默默无闻,恪尽职守。多年来,角罗克古克服道路交通的不便和与彝家沟通的重重困难,翻山越岭,走访彝家,了解困难,为民解忧,做实了工作,赢得了口碑,把屏边彝族乡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县局和县委、政府表彰嘉奖!
艰难困苦中的坚守,不易
屏边彝族乡地处雷波、马边、屏山三县交界处,交通不便,地势险峻,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几乎都是山地,换做常人,都不习惯这样的偏远生活。这里有7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9023人,其中,少数民族组27个,彝族人口3900余人。辖区彝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边远高山地区,支系复杂,并形成在山区、半山区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且人口流动性极大。角罗克古从事着派出所的处警、户籍、内勤等基础工作,在自身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多年来,从无差错。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言行与老百姓的言行统一起来,情系于民,时刻不忘服务群众。他扎根屏边,心系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带着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和使命,用真情暖民心、忠诚保平安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全力维护着辖区的安宁,热情为民服务,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戴和信赖。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而角罗克古即使家就在屏边乡,可为了工作,也是经常整个月回不了家。常常,妻子带着女儿来所里探望,却总不见在办公室,因为他正在处警的路上;母亲带来他爱吃的玉米粑,见他忙得头也来不及抬,插不上话,也只有把一大袋玉米粑放在他的值班室,然后默默离开,留下一张纸条叮嘱他:“斜棱儿(音译)”,意思为“注意休息”。
顶着压力迎难而上,不惧
2016年,省公安厅安排部署了“户籍和实有人口信息清理登记专项行动”,要求各基层警务部门对辖区的户籍人口及实有人口信息进行清理(即“双清”),并且在9月前完成信息采集率95%以上。“双清”工作的开展,对于这个本就人手不足的派出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任何的困难都不能作为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借口!面对压力,角罗克古主动承担起了整个工作任务,放弃了休假时间,与所里的辅警一道,精心安排,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数次叩响彝家大门,表明来意,却因群众对工作的不理解吃了“闭门羹”。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从未有过任何人来查过户籍和人口,突然前来,让彝族群众很不理解,有的甚至很排斥。屏边乡有着众多的彝族人口,一户拒绝,其他人都在观望,工作很难开展。如何让每一名彝族群众都愿意接受信息核查并积极主动配合信息采集?利用彝族民警的身份优势,角罗克古找到并动员各彝族家支有威望的人物利用自身的关系网协助开展人口信息采集,积极争取彝族群众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同时,他积极发动各村组治安积极分子等社会力量,形成了以派出所民警为主,流管员及其他群众治安力量为辅,协调联动、各有侧重的工作模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截至2016年6月,派出所利用各村组社会力量采集登记户籍人口信息900余条;利用警力摸排采集登记户籍人口信息500余条;利用彝族家支力量采集登记户籍人口信息300余条。
“双清”工作质效双赢,不骄
信息录入工作中,角罗克古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对自身录入信息质量的检查复核,并积极主动与县局专班人员沟通联系,研究和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问题数据及时进行核查处理,确保信息质量。为保证信息录入的准确无误,在前期县局集中培训的基础上,角罗克古对信息采集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采集表填写常见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向协助开展工作的流动人口协管员及其他群众治安力量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大家熟练掌握,进一步规范了信息采集工作。同时,他认真摸索学习新信息录入系统的特性,并将工作经验向辅助人员进行了介绍和推广,让大家逐步实现熟练掌握、快速录入,既保证了信息录入数量,又保证了信息录入质量,为最终信息系统发挥实际效用打下了基础。接连几月的付出终于取得了实效。截至2016年7月8日,屏边乡派出所共清理完成户籍人口业务协同数据2764条,完成率达95.34%,完成辖区户籍人口登记清理8830人,完成率达97.86%,高质量地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省厅既定工作目标,屏边彝族乡派出所“双清”工作质效双赢!
角罗克古没有丝毫的得意,他说:“户籍和人口管理是我们公安工作的基础,就像是地基,不打牢做实,其他工作怎垒得上去?”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就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基层民警!角罗克古就如一颗不起眼的镙丝钉,永不生锈执着地定守在自己的岗位。有人问:“你就不嫌累?不想家吗?”他腼腆地笑了:“干工作,没有累字。乡里平安,我心就踏实。我从未离开过家,眼前安宁的万家灯火,有一处是我家。守着乡里这个大家,也是守着我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