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线上云直播招聘活动现场
四川新闻网消息(郭涵 张航 记者 周瑜原 摄影报道)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和企业用工保障工作,2月1日至3日,宜宾三江新区社会事业局组织园区13家高端高新产业企业,开展线上云直播招聘活动,在线发放岗位上万个。该区共有近200家新兴产业企业,2021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宜宾三江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系列决策部署,以做实农民工“七个一”服务为载体,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增强农民工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助力宜宾三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目前,高新产业园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等)员工人数已超过2.5万人,较2019年底增长1万余人,增长率超过90%。
宜宾三江新区农民工服务和用工保障的主要措施有,健全一套组织体系。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设立农民工服务中心、服务站,各村(社区)小组设立1名网格员。将农民工服务纳入目标考核,每年至少提供100万元的保障服务经费,设立1000万元应急周转金,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推出一系列就业促进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走出去”宣传,到昆明、深圳、中山、厦门、重庆、成都等地向500余名宜宾籍农民工代表宣传宜宾三江新区;“请进来”考察,分批次、小规模(每批次30人左右)组织500名农民工代表参观三江新区,激发留乡就业创业热情。印制8万份招聘手册,将三江新区的美好愿景、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产业园区的舒适环境、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等信息进行汇编,分送市内各县(区)、市外周边县(区)及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乡亲。通过微信、抖音、新媒体头条等形式,全覆盖、多渠道地广泛推送,开展网上招聘直播活动,引导汇聚“就业选三江、何须去远方”“三江就业好,照顾老和小”的强大动力。
释放一揽子政策红利。广泛宣传并迅速落实中、省、市一揽子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措施,成立工作专班,全天侯受理企业申报,限时完成审核及资金兑现。2020年,发放员工生活补贴、社保补贴等补助资金2110余万元。通过发放一次性“过节”补助、免费游览旅游景点、提供暖心新春年夜饭等措施,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宜宾籍以外)就近就地过春节。广大就业员工普遍感受政策红利,“到三江就业、领政府补贴”已成为广大求职者共识。
搭建一个资源平台。引导企业、职校(高校)双方在工学交替、定岗实习、基地共建、师资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打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蓄水池”,2020年累计向智能终端企业输送各类实习生近5000名。组织朵唯、四川时代等重点企业与重庆职校集团、乐山、自贡等周边市区建立劳务合作、人才共享机制,引进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到园区办学,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智力保障。
定制一名终身保姆。向外出务工及在本地务工乡亲及家属寄发《致广大农民工兄弟姐妹的慰问信》,及时传递家乡的关心问候,倡导鼓励就地就近过节。设立9部24小时农民工热线服务,时刻回应农民工乡亲需求。在高铁站、客运站、各街道、镇设立返乡农民工志愿服务站,在主要交通场所、城市干道、公交车站、大型显示屏等营造关爱农民工的浓厚氛围,当好农民工乡亲的“贴身保姆”;为每名企业定制专业服务“终身保姆”,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和员工的困难、问题。
筑牢一张疫情防控网。出台三江新区“四条政策”,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就近就地过春节。实行返乡人员日报制度,建立返乡人员台账和跟踪服务。设立返乡农民工体温检测点,通过村村通喇叭、微信群等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引导返乡人员自觉配合、支持疫情防控。增设返乡农民工疫情防控公益性岗位138个,对1000名农民工及留守老、小开展走访慰问。截止目前,我区市外就业农民工24809人,有返乡意愿12489人,其中已返乡5494人。
坚守一道牢固防线。对全区所有建设项目、用工企业持续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坚决确保农民工、员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在建设项目、企业显著位置公布设立三级(项目或企业、主管部门、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电话,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办理追索劳动报酬法律援助案件25件,解答农民工法律咨询271件,开展根治欠薪法治宣传300余次,追回农民工报酬59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