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曾书林)“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始终围绕提高党员干部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聚焦理论武装、能力提升,全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筑牢信仰根基。坚持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理论学习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学习为载体,在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常态化开展思想理论、法纪、警示和先进典型“四项教育”,强化纪律规矩意识。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既是正本清源,也是治本之策。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廉洁自律生命线,对这“三线”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不可逾越和蔑视。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厚植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干部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层分类大规模教育培训干部。培训内容应该涵盖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等。按照不同的定位,由不同定位的培训机构对不同层面、类型的党员干部进行不同的培训,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培训师资和培训平台多元化。要进一步开发、整合、优化兼职培训师资资源,加大聘请优秀领导干部、成功企业家、科技专家、优秀专业人士和基层一线优秀干部进党校、行政学院授课的力度。“打铁必须自身硬”,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思想觉悟和能力水平,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做好本职工作,干好分内之事。
三、突出实践锻炼,磨砺干部品质。选派年轻干部到产业发展、扶贫、驻村、信访和招商“六个一线”脱岗挂职、锻炼培养,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市级部门上挂锻炼。通过标兵和业务能手评选活动载体,进一步强化学习,提升能力,逐年培养业务骨干,大力提高“能力空间”,让干部在实践中锤炼品质、提升能力。磨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品质,自觉克服自满松懈、畏难退缩、简单浮躁、与己无关的情绪和心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在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回应群众信访举报和投诉,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