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另辟激励干部新路径
2020-12-02 14:5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曾书林)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就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研究出台激励干部奋发有为相关措施 “能上能下”“容错纠错”“督查问责”“表扬奖励”等多位一体制度机制。总体上看,成效是明显的,但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激励效应不明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认识不够不愿担当、求稳怕事不敢担当、能力不足不会担当。急需深化制度创新,进一步夯实思想教育、鲜明用人导向、强化激励关爱,另辟激励干部的新路径。

补钙强骨引导干部担当作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把干部的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拧紧思想的“总开关”,教育引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四个意识”融入血液、铸入灵魂,筑牢信念之基,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把有作为善担当作为第一责任,始终把守纪律尽好责作为第一标准,始终把强本领干成事作为第一要求,强化思想自觉。同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注重培养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切实增强“八种本领”,多措并举提升干部队伍思想和能力素质。

鲜明导向选拔任用担当作为干部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和鞭策。坚持“三重”用人导向。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坚持精准考察识别干部。把综合分析研判贯穿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将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用在平时。坚持能上能下优化队伍。破除“论资排辈”和“求全责备”的陈旧观念,打破“隐性台阶”,把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直接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同时,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让敢于担当作为者得重用,让碌碌无为者让位子,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真正激励和鞭策更多干部担当作为,形成“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环境。

真心实意关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基层工作客观上存在着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等实际情况,干部队伍也存在着学风不浓、动力不足、效率不高、活力不强、作风不硬的情况。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突出在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加强干部日常关心关爱。从工作上支持,优化考核评价方式,为基层干部多“松绑”、多减负,对在工作环境艰辛、工作情况复杂、生活条件艰苦下工作的干部,要多给予关心、帮助,完善干部休假、身体健康检查等制度,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工作生活困难。从待遇上保障,落实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做好表扬奖励工作,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保障好干部职工正常福利待遇。同时,建立健全差异化目标绩效考核,打破目标绩效“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从心理上关怀,坚持分级分层、责任到人的全覆盖谈心谈话,既坚持常态化、定期化的交心谈心,更突出关键时期、个别情况,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干部工作、生活困难,推动关心爱护职工真正落实落地。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