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
2020-11-06 14: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会议现场

四川新闻网消息(陈忆 记者 周瑜原 摄影报道)11月6日上午,成都海关、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等八部门组成联合预验收组对宜宾综合保税区进行了预验收。经现场实地查验、综合评审后,联合预验收组同意宜宾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联合预验收组组长、成都海关副关长李海帆与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萍共同签署了《宜宾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预验收纪要》。

11月6日上午,联合预验收组听取了宜宾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后,严格按照《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设置规范》对卡口、查验场地、监管仓库、道路设施、隔离设施、综合业务大楼、监控设施、配套设施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进行了实地检查。随后联合预验收组组长、成都海关副关长李海帆主持召开了预验收评审会议,经过认真、严格评审,联合预验收组一致认为:宜宾综合保税区验收面积0.8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和监管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设置规范》的相关规定,已基本具备封关运作条件,联合预验收组同意宜宾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

宜宾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

宜宾综合保税区于2017年启动申报工作,2018年3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设立宜宾综合保税区的请示》(川府〔2018〕14号)。2019年12月2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设立宜宾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9〕140号),同意设立宜宾综合保税区, 宜宾综合保税区设立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严格按照《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设置规范》(署贸函〔2019〕209号附件)要求推进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隔离设施、专用通道、监管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的国家政策及我市出台的《宜宾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叠加优势,依托宜宾区位优势、“8+2”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和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发展成果,按照区内外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加工制造、物流分拨、研发设计、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大业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先进制造业,同时,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保税检测维修、保税研发服务,打造面向 “一带一路”倡议的外向型产业聚集区。按照海关总署制定的《综合保税区适合入区项目指引》,强力推进综保区招商工作,利用各类渠道、资源招引“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的外向型企业入区。目前正与极米光电、宽兆科技、晶泰科光电、北京宽东方科技等30余户有入区意愿的企业对接洽谈,涵盖投影仪及光电产品、智能终端产品、LED外延片及芯片制造等电子信息类产业,涉及业务类型包括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研发、检测维修、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及跨境电商等。

宜宾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0.89平方公里,位于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范围内,四至范围为:东至久安六路、南至长治南路、西至久安一路、北至长治北路。宜宾综合保税区毗邻万里长江第一港——宜宾港志城作业区,具有“前港后区”的天然优势。北距G93成渝环线高速2公里,南距进港铁路宜宾港站2公里,西距宜宾五粮液机场28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宜宾综合保税区与国家级宜宾临港经开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宜宾港协同发展,构建服务宜宾、辐射西南周边产业发展的“区区联动”“区港联动”发展格局,是宜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

共同签署了《宜宾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预验收纪要》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促进对外开放、实现外贸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作为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宜宾综合保税区负责人介绍,宜宾综合保税区将以预验收为起点,严格按照联合预验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认真整改,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全力满足海关等部门对综保区的监管要求,为迎接国家八部委的正式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期实现封关运营。

据了解,宜宾综合保税区是四川除成都外,在市州首批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宜宾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后将为宜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必将对川南及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对外开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宜宾综合保税区将努力打造成为新兴产业高端制造基地、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西南物流分拨基地,力争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四川省内陆开放引领区、西南地区开放型经济核心区。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力争突破10亿美元,2025年进入全国综合保税区前50强。

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将以此次预验收为契机,围绕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做大做强开放平台优势等,进一步完善功能,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为入区企业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务,把宜宾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宜宾乃至全省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先行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为宜宾如期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为成渝双城“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都海关副关长李海帆表示,宜宾综合保税区地处全省第一个省级新区—三江新区内,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宜宾综保区通过验收并封关运行后,将进一步丰富宜宾市开放发展的平台,进一步拓展宜宾市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川南经济区和四川省外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建议宜宾市政府充分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江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全市“一盘棋”,以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为导向,在资源投入、产业配套、项目引进等方面进行科学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找准功能定位,充分依托宜宾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塑强宜宾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借鉴和复制成都高新综保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好省级新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和宜宾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产业基础优势,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壮大贸易“新业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深入落实国务院促进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21条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化发挥综保区的平台作用。成都海关将一如既往的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力支持宜宾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