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宜宾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北京召开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
2020-08-29 14:26 来源:四川新闻网

评审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周瑜原)8月28日下午,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宜宾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北京召开《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

评审会由宜宾市委副书记黄河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副司长、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玉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朱波副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雄安研究院殷会良执行副院长,戴德梁行策略发展顾问部付峥董事,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规划厅、以及三江新区、宜宾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军民融合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专家评审会。

汇报现场

据悉,宜宾三江新区管辖面积420平方公里,下辖六个街镇,辖区人口26万人。当前,宜宾三江新区正突出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优势产业集聚,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到2025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常住人口突破50万人,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国家级新区。

规划明晰了“把三江新区建成长江上游山水城园和谐共生、产教研创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现代化新城,川南渝西跨越发展的高能级平台、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桥头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目标指引,并从七大方面明确了可视化发展现代化新区打造路径: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构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发展新格局;二是坚持“聚焦产业链、培育新动能”,以发展创新型现代产业为总目标,打造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三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两大类创新主体,加速推进产教产创深度融合;四是以现代综合交通系统、健康水循环系统、清洁智能能源供应体系为基础,构建智慧高效基础设施体系和综合防灾体系;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优质均衡、全龄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六是坚持“融入新通道、共筑大平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持续筑强综保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等开放平台,加速形成全方位协同开放新格局;七是强化新区财政金融、土地和干部人才等发展要素保障,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评审会大咖云集,由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会孙安军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杰院长,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林坚教授,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史育龙主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规划研究院乔标副总规划师,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规划所贾克敬所长等相关领域顶级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在听取由规划汇报和审阅规划成果后,针对规划中的战略性、可行性和需要完善的内容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开启了一场高端的头脑风暴。

专家组一致同意《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并认为:规划定位明确、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是宜宾三江新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具有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够主动对标国家级新区规划建设要求,准确把握和突出了三江新区的基础和优势,对三江新区打造成为宜宾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核心引擎、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引领川渝滇黔区域跨越发展的高能级平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规划突出了“生态优先、以人为本、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全域开放、共建共享”原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能够较好地指导空间规划等其他规划的编制和重大项目建设。

据悉,今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把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宜宾高度重视,抢抓重大机遇,对标雄安新区、天府新区等国家级新区,遴选顶尖机构,科学有序加速推进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1+2”的新区规划编制。“1”即战略性规划——发展总体规划,“2”即落地规划——空间规划和支撑规划——产业规划。规划编制工作自3月启动以来,先后组织规划编制团队赴成渝等地新区考察学习,充分借鉴先进规划理念,多次现场踏勘调研,并组织了多轮意见征集研讨会,在广泛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规划成果,并同步启动了环境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组团快速公交体系研究等多个专项规划及专题研究。下一步,《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将严格按照评审组专家提出的意见加快修改完善,预计9月底前按程序报批并印发实施,指导推进三江新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临港经开区党群工作部供图)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