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茵红李“小果子”做成“大市场” 两年实现增收4.5亿元
2020-08-03 17: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胡姜伟)随着屏山县锦屏镇芋和村最后一批茵红李装车上市,标志着2020年屏山全县12万亩茵红李销售完毕。

屏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省种植茵红李面积最大的县。作为屏山县主导产业之一的茵红李也是广大果农增收脱贫的主要收入来源。屏山县种植茵红李面积达12万亩,涉及农户2.5万户,其中贫困户就有4500户。

由于今年茵红李大幅度增产,高标准示范基地由6300亩扩大到2.13万亩。年初预计茵红李产量12万吨以上,超过去年70%,而疫情却导致市场销量锐减30%以上。这给刚刚完成贫困县摘帽的屏山带来巨大压力,对巩固脱贫成果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屏山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确保屏山战“疫”成果保持“双零”的同时,提前对茵红李进行布局。针对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足等情况,专门制定《2020年屏山县茵红李产销对接与市场促销工作方案》,组织4个销售专班,赴上海嘉兴长三角、深圳广州广西大湾区、成都重庆贵州等茵红李主销区,开展产销深度对接,提前开展市场布局,连续打出一整套“组合拳”。

在锦屏镇白果村,村民李多萍种了2000多棵李子树。她介绍:以前她们种植的李子普遍存在果实小,含糖量地等问题。销售价格不高不说,还不好卖。该村的吴桂裕也说:“那时我们销售真的太困难了。”

通过东西部扶贫邀请浙江海盐农技专家王金良指导,结合屏山实际。屏山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的“控产提质增效”目标要求,“苦练内功”把“田间”当作“车间”管理。2020年屏山县2.13万亩茵红李高标准基地,严格按照“七统一分”要求管理,控产每亩2000公斤以下;发布《茵红李严格控产提质增效告知书》到户,提升屏山茵红李品质。使屏山茵红李果实大、果形好、甜度高,口味佳。深受市场消费者喜爱。目前,2万亩标准化基地平均价格4元以上,全县12万亩茵红李平均价格达到3元。

在生产端、市场端共同发力的同时,屏山县还在“危”中寻“机”多渠道谋茵红李产业发展。先后组织县长代言、奥运冠军代言、网红代言,结合央视广告、南方农村报报道、标准化基地连线直播、树王拍买、价格引导等一连串创新活动,打出屏山茵红李知名度,打响美誉度,激活潜在消费需求。

2020年屏山县共建成20个电商村平台,线上线下开展立体营销。屏山县茵红李收入比去年增加1.5亿元,比前年增加3亿元,两年实现增收4.5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屏山县脱贫增收成果。

编辑: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