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地震一周年 灾后重建长宁纪检人硬核护航
2020-06-16 15: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宜宾6月16日讯(记者 周瑜原)6月14日下午,在四川省长宁县硐底镇治平村灾后重建聚居点,受灾群众高洪福几乎每天都会来自己的“新房”里打转转。一年前,四川长宁县“6·17”6.0级地震发生后,高洪福位于硐底镇治平村的老房子被鉴定为D级。

“当时天旋地转的,黑人惨了!看到房子被震得开了大口子,我心想完了完了!”与高洪福老人的交谈,还能感受到一年前地震对他心里带去的伤痛,“但是现在好了,我天天来看新房修得怎么样了,高石全也常来,上次我们聚居点墙体返沙的问题还是高书记帮着解决的,现在好了……”老人简单的话语,既充满了对震后新生活的希望,也流露出对治平村党支部纪检委员高石全的赞许。

2019年“6·17”长宁地震中,无数纪检监察干部冲锋在前,投身到抗震救灾的行列,时间过去了一年,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这些日日夜夜,长宁县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一直用铁纪为重建护航,他们,一直在战!

帮扶“牵手” 用实干传递纪检温度

“大爷,你们的房子咋个不糊墙啊?”

“没得钱的啊,买不起材料,请不起工人。”李清付老人今年70多岁,是龙头镇官兴村的低保贫困户,妻子是聋哑人,“6·17”长宁地震后,他的房屋受到损坏,被鉴定为D级危房。

4月17日,长宁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鄢雨到龙头镇进行灾后重建进度督查,了解到李清付的困难。

县纪委监委督查干部一行随即将问题反映到镇纪委,并与该村纪检委员付泽洪一起为李清付了老人联系建筑材料和工人,协商等灾后重建款项到后再交施工款。

问题得到解决,新房建起来了。在这样一次次督查中,许多纪检监察干部与受灾群众“手牵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监督工作的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始终与受灾群众在一起,要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长宁县纪委监委办公室主任钟华介绍到。

助跑“接力”  硬核监督保障重建质量

“今天的选房按照大家前期的交款顺序排列,请大家先进行资料审核,有序进行选房。”5月20日,在长宁县硐底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里,114户“6·17”长宁地震受灾群众,在该镇育贤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王友书的监督下,有序进行选房登记。

回望一年前的“6·17”长宁地震,当时育贤村的党支部纪检委员还是张明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张明华第一时间参与到了医疗救助、搬运物资一线。

去年年底,长宁县纪委监委结合村建制调整工作,为每个村配齐一名村级纪检委员,在灾后重建的这条“跑道”上,这147名村级纪检委员接过“接力棒”,为灾后重建助跑,也为长宁县村级监督添活力。

同样接过“接力棒”的,还有硐底镇治平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的高石全。今年50出头的高石全,已为治平村村民服务了十多年,此前任治平村综合专干,去年底长宁县村建制调整后,村民将敢想敢干的他选为了村级纪检委员。

“这个瓷砖不能用在这里!必须换!”4月中旬,高石全在督促治平村重建项目时发现了问题。此前要求居民楼外墙一律使用软砖,可高石全一敲墙体,“铛铛铛”,还是平常的硬瓷砖,随即把情况向施工方和村支部、镇纪委反映,问题得到了整改。

“重建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他们(施工方)不高兴我,但我是纪检委员,监督就是我的职责!”高石全坚定地说。对这个“爱挑刺”的纪检委员,施工方或许不太“待见”,可群众却对他很是喜欢。

双河镇大田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王显秋,辞掉五粮液的工作,毅然接过这一棒,投身到灾后重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建设中。

“他是贫困户,去年地震房屋受损被鉴定为D级,现在新房已经快修好了,白天都出去务工,挣钱修房子,我有时间就帮他做做事。”前天在入户时得知贫困户朱云章屋外的水管坏了,王显秋便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骑着摩托车去镇上买来工具为他修水管。

30出头的王显秋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党员,在大田村种植了几十亩红心猕猴桃,身为军人的他一直有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去年参加村里的选举,被选为了村级纪检委员。

去年长宁县“6·17”6.0级地震发生后,大田村地下水源受影响,居民饮水成了大问题,王显秋一上任,便面临这个棘手的问题。但王显秋不怕事,将这个问题向镇上反映,与水务局多次衔接,终于落实了修蓄水站的事宜。

“现在吃水问题不愁了,我还要完成灾后重建工作,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王显秋信心满满。

今年以来,长宁县纪委监委利用村级纪检委员驻地优势,制发了《关于加强村级纪检委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在“6•17”地震恢复重建中履职管理的通知》,从当好 “三员”、提出建议、监督落实、通报反馈等六个方面为受灾5个重点镇53名村级纪检委员明确了26项具体监督事项,进行“嵌入式”监督,保障政策、措施、资金在一线落实。长宁县147名村纪检委员“接棒续跑”,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宣传6800余次,开展监督检查3400余次,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阳光“护航”  彰显重建作风“力度”

长宁县梅硐镇纪委书记明兴琼没有预料到,护航灾后重建廉洁的路比抗震救灾的路更难走、更考验人,地震过渡安置费的发放、鉴定受灾群众危房等级、群众征地事宜......都在考验着干部的廉洁,而这每一环,身为纪委书记的明兴琼都严格把关。

“这张受灾户照片上的房屋怎么像是拆除的而不像被地震损坏的?”在查看上报的受灾户钱某鉴定资料时,一张照片引起了明兴琼的注意。

果不其然,在此后的几天,明兴琼就接到了镇上群众的举报,钱某的房屋不是震坏的,明兴琼随即开展调查。

“房屋究竟是哪天拆的?6月17日前还是后?”在走访中,明兴琼却遇到了难题,参加当天钱某拆房的部分当事人都说自己不清楚具体日期,调查一时进入了死胡同。但心细的明兴琼发现,有一名当事人是党员,能不能从他身上突破?经过认真做思想工作,这名党员说了实情。

原来,钱某的房屋年久破旧,于是在6月15日,钱某请附近村民相帮拆了房屋准备重建,不想时隔两天发生了地震。钱某是低保户,家庭本就困难,该村支书出于同情便将钱某纳入了受灾户的名单中希望他享受重建政策,事情水落石出。

“该帮助,但是做法不对,廉洁重建的底线不能破。”明兴琼心中自有一把尺子。

硐底镇纪委书记张先伟“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对于涉及灾后重建项目管理、项目质量、安全施工和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他都会全程监督。

震后这一年,像明兴琼、张先伟一样的纪检干部还有许多,他们手中握着一把尺子,丈量着这片被地震撕裂的土地,督促灾后重建各主业单位强化监督。
未来的路还很长,长宁县所有纪检监察干部将一直行进在监督执纪的路上,为廉洁重建护航,为长宁新生添纪检成色!

编辑:周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