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进六边│宜宾南溪:大观派出所践行“枫桥经验”不断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2020-05-29 12:0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宜宾5月29日讯(刘维丰 张艺宝)2019年以来,南溪区公安分局大观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实践总结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南溪特色的枫桥警务模式,建立了和谐警民关系,将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增加了群众的见警率,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构筑服务群众第一平台

大观镇派出所分别建立社区警务室1个,村级警务室4个,统一配置,按照“一区一干警一辅警”的标准,按比例将警力投放到社区,负责调查走访,及时掌握了解社情民意,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加强社区警务基础建设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民警、辅警将照片、姓名、手机号码,张贴在警务室门口,并向群众承诺:“手机24小时开机,居民们有事随时联系。”同时派出所还将户籍业务下放到警务室,刘大妈感慨说:“以前跑派出所办事,最怕就是晕车,常常走二十多里路,从早上走到晚上,现在派出所就在家门口,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再也不怕晕车了。”大观派出所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到,民警就在我们身边,有事联系起来方便多了。

借力“公调对接”,整合力量形成矛盾纠纷调解合力

大观派出所借鉴“枫桥经验”,借力“公调对接”东风,在大观派出所成立了人民调解室,由派出所民警、综治办、司法所、各村社人民调解力量,形成了调解委员会,明确联动调处范围,完善联动调处流程,把110接处警与人民调解衔接、公安派出所接处警与派驻人民调解员衔接两种形式作为重点和关键,规范和统一联动调解的委托移交程序以及办理工作流程,定期回访矛盾纠纷当事人,并把当事人信息纳入公安综合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调解员和接处警民警工作效果。

正是人民调解室高效、认真的态度,近日派出所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在2020年5月份在黄沙镇大桥村两组居民因修建房屋占用土地发生口角,双方互不相让,由口角很快发展到多人群体性事件,双方由于土地划分不明一度陷入僵局。派出所充分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力量,由大观派出所牵头、村社干部,多次找双方进行核实、座谈,最后终于还原事实真相,为双方进行了调解,达成协议,及时化解了一起群体性闹事事件矛头。

通过“公调对接”近一年的运行,加强了村一级矛盾化解的工作,从源头上降低了矛盾的发生。截止目前,大观派出所受理的矛盾纠纷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

强力推进派出所工作智能化、正规化

大观派出主动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需要,将解决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矛盾问题作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完善机制,向信息化要战斗力,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打造智慧公安、智能警务,提高工作效能。

一是建立了勤务指挥室。大观派出所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警务指挥室,将辖区内的重点区域、交通隐患排查危险区域、重点整治区域全部接入指挥室,每天安排一名人员进行全天候监控。2020年4月21日,监控人员发现一名老人跌倒在路边,及时通知附近巡逻的民警赶到现场,为老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家属赶到时老人已脱离生命危险。自建立勤务指挥室以来,派出所通过视频监控查找线索20余起,帮助找到失踪人员5人;交管办纠正违章115起,处罚违章行为329起,有效地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二是积极推行“一门通办”。大观三级服务网点开通以来,大观派出所积极引导、宣传。群众还可以网上预约办理时间,到户籍窗口实现一次办结。户籍业务预约,星期六半天上班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的落实,解决了上班族和学生办理户籍业务的烦恼,真正为辖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建立微信群,畅通警民联系通道。大观派出所积极建立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定期公开工作信息、宣传安全防范等信息。同时群众也通过该平台向民警咨询相关的业务和法律法规,报备流动人员情况等等,让群众24小时联系到辖区民警。张大爷是一名精神障碍患者,一直靠低保维持生活,身份证遗失后就一直未办理,每月低保只能通过村上的账户,得知张大爷这一情况,民警便主动上门为其办理。

大观派出所紧紧围绕人民满意为目标,坚持“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理念,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辖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路攀升。

编辑:周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