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宜宾5月25日讯(李广)今年以来,南溪区公安分局大观派出所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为契机,率先打造“乡镇公安政务服务15分钟服务圈”,以“一门通办”政务服务为龙头,构建“公安主导、党员率带、全民参与”的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模式,持续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做精、做细、做强,深度激发社会治安防控“最强民力”。
突出党群共融,构建“融入管理、综合治理”的社区警务组织体系
南溪区大观镇是县域副中心,也是川云公路的重要节点,辖区外来人口多、密度大、流动性强,大观派出所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党员政治素质高、人力资源足、行为品德正、示范效应强的优势,把社区党委、党员打造成参与社区警务工作的战斗堡垒和一面旗帜,使社区党员成为密切警民关系的桥梁纽带,实现了党员群众由传统“社区参与者”向“社区治理的牵头人”的转变。
一是组织方式上的融合。分局党委以大观、新添警务室为试点,协调解决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党委委员,建立社区党委、区域党支部、楼栋党员中心户的“三级组织”管理构架,社区党委定期召集辖区所有党支部召开信息互通会,社区民警定期召开“警民议事会”,合力推进社区党建、单位党建和行业党建共谋共商、互通互融,实现优势互补。
二是工作平台上的融合。坚持“2+5+N”模式创建社区综合治理队伍,即2名社区民警+5个社区辅警+N名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在分局和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由社区民警牵头抓总,充分调动辖区资源,广泛发动群众,由“社区生活者”转变为“社区治理者”,打通社区警民通道,激活社区警务神经末梢,实现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是考核机制上的融合。社区党委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平安建设双向考评制度。一方面由社区党委、区域党支部和居民群众对社区安全感、满意度进行评价,零距离反映群众关心关注的治安热点;另一方面以党员家庭集体积分和居民区平安治理的工作表现,作为评选最美家庭、文明之家等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
突出警民共建,构建“融汇力量、优势互补”的社区警务运行体系
按照事务共管、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思路,社区党委充分运用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整合利用党员的政治优势和专业技能,率带群众共同参与社区警务。
一是共建“调和之家”。“社区自调”与“专业驻调”相结合,由社区老党员、退休干部和政法工作者等组建纠纷调解志愿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身边人调解“自己事”。今年1-5月,大观社区警务室共调处纠纷192件,90%以上矛盾纠纷实现现场调解,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二是共建“巡防之家”。成立由社区民警、辅警、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安保人员等组成的社区警务巡防志愿队,分为8个小组,分片巡逻、联动协作,快速处置公民求助、邻里纠纷等轻微事件,成为“流动的警务室”。
三是共建“信息之家”。抽选政治可靠、熟悉社情的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党员代表、物业工作员等发展为情报员,收集掌握重点人员、重点群体的苗头动向,为社区治理提供第一手鲜活信息。今年1-5月,大观社区警务室共通过“信息之家”收集到社情民情68条,建议23条,涉稳情报信息9条。
突出多元共治,构建“融洽感情、和谐共创”社区警务治理体系
社区警务室以“多元共治”为主题,以“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构建社区良性生态”为目标,通过放权、搭台、赋能,在法律准许的框架下,指导建立具有约束力和激励功能的居民公约、行为准则,提升社区居民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变家人为主人,打造和谐自治共同体,减少警力消耗,提升警务效能。
一是以放权促进权限落地到位。分局深入推进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在省厅、市局大力支持下,成功将个人身份证件证明、户籍管理、交通出行、出入境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15项公安政务审批事项授权至社区警务室。同时创新推出“民警帮您跑”,将服务送到家,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感受到公安便利与贴心。
二是以搭台促进公众参与到位。社区警务室根据治安管理需要,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小区、重点人群的微信群,为居民提供一键求助、预约办理、自主申报、温馨提示等便民服务,打通了警民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以赋能促进素质提升到位。充分运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先进理念,结合公安工作综合评价,充分赋予居委会、工作站、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对社区警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综合评价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促进社区警务工作提质增效。
突出成果共享,构建“融合理念、群众满意”社区警务服务体系
“小警务、大管家”,大观社区警务坚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纠纷化解、管控治安、压制发案,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净化辖区治安环境,打造“平安大观”。2019年,大观社区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31%,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比去年同期下降40%,寻衅滋事、殴打他人案件下降62%,宜宾农科所、南溪五中教师公寓等多个小区实现了“盗窃案零发生”;全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27%,大观社区警务室的公安综合评价满意度连续5个月达到100%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