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宜宾12月12日讯(黄清华) 2018年,宜宾市翠屏区认真贯彻省委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始终把对口帮扶雷波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不低于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0.3%,超计划落实财政帮扶资金1058万元,派出173名干部人才赴雷波开展援彝工作,用心用力,用情用劲,“点线面”结合,以超常付出和超常努力助力雷波减贫40个村、20219人。
深化主动对接,精确“互动点”
区委区政府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宜宾市翠屏区扶贫协作雷波县五年规划(2016-2020年)》,建立完善领导定期联系交流和对口部门专班对接机制,区级领导多次到雷波县开展援彝调研督导工作,两地县级以上党政领导考察交流24人次,完成协作项目24个。建立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联系雷波县极度贫困村制度,落实援彝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和区委常委每月带队轮流赴彝联系交流制度,召开帮受双方联席会议7次,召开专题会议12次,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对口帮扶工作和帮扶资金、帮扶项目落地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为雷波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以分管常委为组长的4个专项工作组和以发改、住建等部门牵头的11个专项帮扶工作队,新选派28名干部人才组成的第二批援彝工作队、45名驻村工作队员、44名卫计专业人才和32名中小学教师进驻雷波,将对口帮扶工作与翠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督促,形成“一线有突击队、前方有指挥部、后方有总调度”的良性格局。
落实项目帮扶,拉紧“牵引线”
聚焦产业扶贫、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滴灌”,协助补齐贫困村饮水、电力、住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成协作项目24个,完成率100%。按计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项目,帮助雷波县大岩洞乡中南村建卡贫困户276户整村搬迁至“阳光新村”叮叮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7个村幼儿园达标硬件建设;翠屏区45所中小学开展“校对校”全覆盖结对,培训雷波教师1574人次,与雷波县教育交流培训达1897人次,交流、代培学生已开展34批次2270人次;培训雷波县医卫专技人才20人,组织2次义诊活动,为1000多名彝区群众开展了基本体检,发放常用药品总价值约5万元;完成青花椒种植1248.8亩;组织21个未脱贫村65名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到翠屏区开展提能培训,开展酒店服务、餐饮等方面的培训21人次。协调云南宁蒗本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累计投资3530万元,建成7个中药材基地,在建种苗良繁基地、立体种植基地、产业融合示范园3个;实施10公里产业道路、配套设施、5000米水利灌溉系统、安全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种苗资源、生产资料及生产设备、500平方米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通过牵线搭桥,协助雷波县引进成都圣兴金穗农业科技公司在雷波县卡哈洛乡投资新建3000亩优质脐橙基地,目前已经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引进并成功注册雷波县金鲲航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引进宜宾有正农业公司到雷波合作建设竹笋加工厂。
建立全域结对,构筑“帮扶面”
出台《宜宾市翠屏区对口帮扶雷波县全域结对帮扶工作方案》,确定26个业务范围广的区级部门、19个示范带动强的镇(街道)、45所中小学学校、3家医院、4家企业(社会团体)和70个贫困村党支部,同雷波县相应的县级部门、乡镇、学校、医院、企业(社会团体)和支部,结成全域结对帮扶对子,使双方全覆盖结对,初步构建起了“强乡带弱乡”“富村带穷村”“先进帮后进”的结对帮扶模式,分别以助推产业发展、加强智力支援、强化社会帮扶、深化劳务协作、组织支部共建、开展群众工作等六个方面大力开展全域结对帮扶工作。积极串引企业,组织宜宾兴文汇森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宜宾城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宜宾市厚德林木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邦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到雷波考察园林企业,推进企业结对帮扶。2018年协调落实社会力量帮扶资金128.78万元,落实“以购代捐”资金91万元。截至目前,两地全域结对帮扶的参与单位正在有序地开展结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