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示栏
![]() |
四川巨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喂牛
![]() |
养牛基地
四川新闻网宜宾12月10日讯(胡雪 郑逸飞 李松泽 记者 周瑜原)怎样才能让贫困户持续增收?扶贫资金该如何运用才能创造最大效益?扶贫产业如何才能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困扰着众多扶贫干部。今年,宜宾市翠屏区邱场镇创新扶贫模式,实现了贫困户零风险持续稳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扶贫资金不流失、壮大地方肉牛养殖产业“四赢”,得到市、区扶贫移民局充分肯定。
四方联动 这是一条扶贫新路子
近日,邱场镇人大主席刘孝春又来到该镇云台村茶子组的四川巨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力公司”)肉牛养殖基地。自从牛到了以后,他几乎每周都要来看一看。“天气冷了,你们要多注意这批牛的健康状况,它们可是咱们贫困户的宝贝哟!”刘孝春向基地工作人员嘱咐道。
硕大的养殖场内,270头肉牛或站或躺,间或发出“哞哞”的叫声。远处,保安大哥正手拿工具在一头牛的脖子处操作着,“牛长大了,原先套在脖子上的绳子紧了,得换一根。”
这些牛不止刘孝春看得紧,也是巨力公司的重点保护对象。
“这牛虽然不属于我们公司的,但我们每天定时喂料、打扫牛栏、注意它们的身体状况。”巨力公司后勤保障部部长王健一边喂草料一边说。
“牛是邱场镇新店村、新富村、新马村、新庙村四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每户贫困户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牛。”刘孝春解释道。
原来,这是今年邱场镇探索的一条创新性的扶贫项目。“采取政府+企业+村委+贫困户”模式,每户贫困户委托巨力公司养殖1头肉牛作为入股的量化指标,每头肉牛入股资金1.1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出资9000元,贫困户每户出资2000元,购买、养殖、技术、销售全部由巨力公司承担,每年固定为每户提供2200元的分红,其中2000元给贫困户,20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专项用作贫困户帮扶。项目周期暂定3年,到期后,项目资金纳入村集体,贫困户出资的2000元也全额退还贫困户。
资金安全 扶贫户参与很积极
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扶贫项目的验收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为了能够全程监控牛的长势情况,邱场镇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小组,每周定期到养殖基地巡视;贫困户也能在手机上下载APP,远程观察牛的喂养情况。为了预防扶贫资金的流失,巨力公司为每头牛购买了保险,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保险赔偿金能够保障扶贫资金的安全。
对于贫困户来说,这是个“万无一失”的项目。对此,最先加入项目的王清友一家想得很清楚。
王清友是视力一级残,两眼完全看不见,43岁的妻子童代群挑起家里的担子,“家里很恼火,他眼睛几次手术花了不少钱,后来长期吃药,孩子上学,老人也常常生病,拿出2000元现金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并不容易。”但夫妻俩合计,2000元本金以后会返还,每年还能分红,“镇上、村上都在尽力帮我们,给我们找这么好的项目,很感动。”童代群说。
“大家都很积极,所有愿意参与的贫困户当天就把集资款全部交齐了。”回忆起贫困户对这个项目的态度,刘孝春很激动。如今,四个村共有264户贫困户加入了这个项目,另外还给两个村委各养殖了3头,“270头牛都在这里了,看着都让人高兴!”刘孝春说。
打造链条 壮大地方肉牛产业
“采购回来的牛400斤左右,平均一天长3、4斤,10个月能长1000斤左右,市场价至少12块钱一斤。”对于巨力公司来说,参与这样的项目“一点都不亏”。
“市场上牛肉的价格波动较小,除了每年给贫困户分红以及返还本金以外,每头牛到出栏时公司都还能获利1000元左右。”四川巨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刚说,我们公司还打算依托新注册的“醉满城”品牌,把牛肉做精深加工,提升牛肉价值,进一步扩大收益,持续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委托养殖企业统一喂养,既解决了贫困户家中劳动力不足、喂养经验不足的问题,又保证了肉牛的质量。”在刘孝春看来,这种“以前农户帮公司干,现在公司帮农户干”的转变,在保证贫困户零风险持续稳定增收、财政扶贫资金不流失、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对地方肉牛养殖产业也是提升,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邱场镇一共有470户贫困户,我们的愿望是每户贫困户都能养殖一头牛,持续增收。”刘孝春信心满满。(翠屏区全媒体宣传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