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带动了农户的积极性
2013年,宜宾争取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资金,怎样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市农工委相关负责人、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颜泽文坐到一起,很快达成了共识。让农民参股210万,420万作为股金投入,并按照两倍股金量化确认到农户。
2014年以前,川茶集团科技园内建有茶叶初加工厂(川茶全资),其实运作模式也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看起来是加在一起了,但是真正加起来了吗?川茶公司或者支农项目资金提供茶苗,专合社提供技术指导,公司收购鲜叶。颜泽文说,这种模式其实并没有真正加在一起,农户和公司只是简单的鲜叶供需关系,应该说还是一种博弈。怎么说呢?公司以产品质量论价,专合社帮助公司收鲜叶,公司会给专合社一定的补助。在农户眼里,专合社就是中间商,一些农户还会在心里嘀咕,专合社会不会在中间赚钱?由于宜宾早茶的独特和稀缺,每年早春各地的早茶商甚至住到村里来收鲜叶。价格差不多,家门口就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农户的选择也可以理解。
2014年,金秋茶业有限公司成立后,川茶集团把加工厂建在现在谢坝这个位置,这是35000亩茶园的中心点,虽然离原来金秋湖园区的厂房不过六七公里,鲜叶离厂区最远的距离从20公里减少到12公里。
不要小看这几公里,因为这是一段高速路,摩托车和农用车没法上路。现在离厂区最近的农户,走路就可以交鲜叶。鲜叶的损耗减少,农户的鲜叶产值更高。
对于“大家都投了钱”的公司,在协调用地和厂房建设过程以及组织原料收购上,出乎意料地顺利。如果这些工作也折算成本,这一项成本几乎一降到零。翠屏区金秋茶业专合社理事长刘小进说,不像以前有很多解释、协调、说服工作,现在专合社差不多只干一件事:在茶树生长的节点提供各种技术服务。目前最关注的是提高茶叶下树率,今年已开始尝试用机器采收夏秋茶。
而公司,对原料的质量成本都有底了。
这是看得见的好处。
对自己的企业更上心
看不见的好处,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真金白银掏出来,心里才当了真。以前是别人的公司别人的厂,对农户来说,说不准鲜叶卖给谁,这要看当年情形;就算卖给公司,鲜叶卖掉之后,农户和公司也就没有关系了。
现在呢,用郭洪海的话说:“有自己的钱在里头,当然巴不得公司越来越好。前年每股(4000元)的收益是800元,去年每股收益750元。”当初不大情愿的股东们,现在为啥还要问着来买股份?这就是答案。
对于祖祖辈辈和土地绑在一起的农户来说,这是一种破天荒的收入。对城里人,股票早已不新鲜;对于农户来说,这恐怕还是吃螃蟹之举。不是打工收入,而是资本收益。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有股可入、有利可获。
据刘小进介绍,附近的农民在种茶之前,种的是花生、红苕、小麦、油菜等,“都是不值钱的。”种茶之后,“20多元一斤的茶叶比种啥都划算。”如果说,川茶集团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形式,把农户种茶卖鲜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而现在,公司+专合社+股份农户的模式(专合社成员全是入股农户),通过入股的方式,让分散的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农户已经更深地参与到生产经营中,对于“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了更高的积极性。
公司方面,2013年,金秋茶叶加工厂产值不过600多万元,2014年近1000万元,2016年增加到1600万元。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农户更深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更多的增收渠道包括资本增收渠道,川茶集团的这一模式,也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